《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4月第41卷

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

石小静1申军华2牛红梅3李云4苏淼5刘斌6李志英7(医院1感染科,河北邯郸;2胃镜室;3超声科;4医院消化内科;5医院消化内科;6医院消化内科;7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例,所有患者行超声内镜和普通胃镜检查,依据静脉曲张程度和位置,分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组62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组55例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EVLS)组68例。比较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胸部不适、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急诊止血率、近期和远期再出血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及静脉测量情况。结果EVLS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EVL组、EVS组(P<0.05)。EVLS组在并发症: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远期再出血率,血流速度、血流量,术后6、12个月及总复发率,曲张静脉壁厚度方面显著低于EVL组和EVS组(P<0.05);在术后3、6、12个月QLQ-C30评分,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穿通支阳性例数方面显著高于EVL组EVS组(P<0.05)。结论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是静脉曲张复发的危险因素,曲张静脉壁厚度是其保护因素;EVL和EVS对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预防和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联合采用EVLS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和远期再出血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用EVL和EVS治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超声内镜;肝硬化;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注射;套扎序贯硬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5;doi:10./j.issn.-..08.

前言

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最常见继发性改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在很短时间内可出现休克,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特点〔1〕。目前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对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几年内镜治疗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首选的方法。虽然内镜下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但在止血、再发出血率、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面各有差异〔2〕。超声内镜(EU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对食管胃底静脉及其周围静脉进行观察研究,对诊断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至年6月于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例,依据静脉曲张程度和位置,分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组62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组55例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EVLS)组68例。3组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肝硬化的诊断按照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与年酒精性肝病诊治指南〔6〕等诊断标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确诊依靠食管胃十二指肠镜,诊断按照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年的诊断标准〔7〕。诊断标准:①确诊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②所有患者行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③既往未行内镜下治疗及外科分流术或断流术。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肝癌等他恶性肿瘤;②合并胃底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③患者因心脏、脑、肺等疾患不能耐受超声内镜检查者或拒绝行超声内镜检查;④之前进行过套扎术、硬化剂、组织黏合剂、脾切除术以及不适合做此次手术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由熟练的专科医生操作。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标准:内镜复查时看到曲张的食管静脉;或患者以再出血就诊,经内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L组:常规胃镜检查后将套扎器送入食管内,自食管下段近齿状线附近曲张静脉明显部位处开始套扎,将负压吸引停靠数秒后释放圈套器,观察圈套无脱落,自下向上逐条套扎曲张静脉,一般每次套扎6处。根据需要一般间隔2w后再次治疗。EVS组:10ml/支的聚桂醇为硬化剂,内镜下快速静脉注射,一般每次注射8ml,每次治疗硬化剂使用总量约为38ml,根据需要一般间隔2w后再次治疗。EVLS组:常规胃镜检查后将套扎器送入食管内,在病变部位套扎4处左右,注射硬化剂,一般每次注射1~2处,每点注射2~5ml,每次治疗硬化剂使用总量为16ml,根据需要一般间隔2w后再次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①显效: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变为轻度或完全消失;

②有效: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变为中度/轻度;

③无效:静脉曲张程度无明显变化;

④加重:静脉曲张程度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3.2术后并发症观察3组并发症,如胸部不适、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等。

1.3.3止血率和再出血率

①急诊止血率:治疗后72h内无活动性出血,无呕血及黑便,生命体征平稳;②近期再出血率:治疗后72h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前的再出血;

③远期再出血率: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后的再出血。

1.3.4门静脉血流参数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变化。

1.3.5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和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QLQ-C30)评分随访3、6、12个月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调查QLQ-C30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6食管静脉曲张情况采用EUS检测3组的总横断面表面积、曲张静脉壁厚度、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穿通支阳性例数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3组临床疗效比较EVLS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EVL组、EVS组(76.36%),见表2。

2.23组术后并发症比较EVLS组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EVL组、EVS组(P<0.05,P<0.01),见表3。

2.33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比较3组在急诊止血率、近期再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S组远期再出血率显著低于EVL组和EVS组(P<0.05),见表4。

2.43组门静脉血流参数比较3组在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S组在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显著高于EVL组和EVS组(P<0.05),见表5。

2.53组随访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3组在3个月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S组6、12个月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显著低于EVL组和EVS组(P<0.05,P<0.),见表6。

2.63组随访QLQ-C30评分比较EVLS组在术后3、6、12个月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EVL组和EVS组(P<0.,P<0.01),见表7。

2.73组静脉测量情况比较术后12个月,EVLS组在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穿通支阳性例数明显高于EVL组和EVS组(P<0.05,P<0.01);在曲张静脉壁厚度明显低于EVL组和EVS组(P<0.05),见表8。

3

讨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0%~80%,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8〕。有研究指出,食管静脉曲张在初次出血后1~2年中再出血的概率约为60%,且病死率达33%,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防治〔9〕。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止血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内镜治疗一般包括EVL、EVS和EVLS等。

EVL是Stiegmann在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一种内镜下治疗方法,是当时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套扎对静脉血流进行阻断,使得阻断处的血管因缺氧促进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对于食管静脉曲张预防破裂出血和止血和的治疗方法〔10〕。EVS是由Crafoord和Frenekuer在年首次发明的另外一种内镜下治疗技术,其主要原理是依靠硬化剂的硬化和栓塞作用,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周围静脉血管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导致血管硬化,最终引起血管硬化栓塞,达到治疗的目的〔11〕。此外,硬化剂聚桂醇可以在曲张静脉和周围上皮之间形成一层纤维组织增强血管抵抗能力,促进血栓形成,最终达到止血目的〔12〕。

EVL为机械性阻断血管,主要是对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曲张静脉进行阻断,最终引起静脉闭塞,而对于曲张静脉周围黏膜下、食管旁和食管周围的侧支静脉效果欠佳〔13〕。而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和再出血的关键在于清除食管深层静脉和交通静脉,故EVL患者曲张静脉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14〕。相比较而言,EVS主要是破坏曲张静脉血管内皮,促进周围静脉血管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闭塞静脉,可有效防止周围黏膜下、食管旁和食管周围的侧支静脉曲张〔15〕。故对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次的深静脉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EVS静脉曲张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16〕。近年来,不少学者对EVLS应用于内镜下治疗进行大量研究,联合采用EVL和EVS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17,18〕。EVL可清除胃内异物,提供更加清新的操作视野,当血管内拔针后可立即压迫止血,因此此时结合硬化剂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疗效,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9〕。

EUS为兼具普通内镜、超声波扫查及血流监测功能,能够更好地对食管静脉及其周围静脉进行观察研究,能够清楚地观察曲张静脉壁的厚度、曲张静脉及其周围静脉的直径、血流量等〔20〕。EUS能够精准地测量曲张静脉的直径、血流量、流速及管壁厚度,从而计算出曲张静脉的张力,为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提供了依据〔21,22〕。

综上,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是静脉曲张复发的危险因素,曲张静脉壁厚度是其保护因素;联合采用EVLS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和远期再出血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用EVL和EVS治疗,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国顺,杨美荣,等.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4(18):-7.

[2]周江伟,林叶素,林细州,等.内镜下套扎与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3(1):39-46.

[3]李爽,陆伟,崔树波,等.超声内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32(12):-72.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1(12):-59.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1(12):-59.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18(3):-70.

[7]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学杂志,;17(4):-.

[8]王明友.静脉曲张程度、Child评分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临床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5(26):84-90.

[9]贺加星,阴继凯,刘凡,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5(1):-30.

[10]倪猛,张海洋.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及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1(2):-4.

[11]王桂良,邱萍,徐林芳,等.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分别联用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或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5):-4.

[12]张海涛,邓敏,孙梦晗,等.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3(4):29-32.

[13]张东旭,骆子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33(1):76-81.

[14]王文林,蔡文,陈智,等.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J〕.广东医学,;38(5):-41.

[15]王广华,谭万岱,杜长夫.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53(5):60-2.

[16]庞雪芹,冯璜,陈彦君,等.食管静脉曲张择期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37(2):-10.

[17]蔡升,周建波,桑建忠,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及序贯联合治疗的对比研究〔J〕.浙江医学,;39(7):-8.

[18]刘荣,黄爱霞,朱珊玲,等.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序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5(2):94-7.

[19]刘仕倩,陈明锴,肖勇,等.内镜下序贯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二级预防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8(4):-63.

[20]钱程,丁光荣,薛迪强,等.CT门脉成像联合内镜超声指导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5(9):-6.

[21]吴咏冬,李鹏,冀明,等.内镜超声引导下弹簧圈联合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合并自发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5(8):-5.

[22]苏淼,田志颖,杨艳双,等.超声内镜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7(4):-7.

硬化网

投稿邮箱:

zgyh

tytiu.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f/8236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