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窦穴在哪里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穴名解析 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食窦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穴位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用 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穴位配伍 1、食窦配足三里、中脘,治腹痛。 2、食窦配支沟、阳陵泉,治胸胁胀痛。 操作方法 1、刺灸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2、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 文献摘要 1、《备急千金要方》:食窦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 2、《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 3、《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支满,咳唾逆气,饮不下,膈有水声。 4、《外台秘要》: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 穴位养生 按摩食窦穴常用于改善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痢疾、绕脐痛、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过少等病症。针刺该穴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疗效,可以减轻症状,同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能抑制胃酸分泌,并能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10-15分钟就好。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养生之道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分享供大家参考阅读文章的方法请在专业人士的确认和指导下操作。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知识可直接搜索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