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主任王亚农表示:“近年来,上海胃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最主要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逐渐对健康加强重视,饮食条件也随之改善了,主要以吃生鲜食品为主,很少吃剩菜,也在逐渐改变抽烟和喝酒的习惯”

“日本的早期胃癌检出率达到40%,是目前国际上胃癌治疗和筛查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上海达到25%左右,但从中国整体来看,大多数地区的胃癌早期检出率不到10%,有些地区甚至只有5%”杨主任还指出,医疗技术的高水平,包括胃镜的普及和使用以及医生的水平,是上海胃癌发现较多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胃癌早期检出率关系紧密

(原标题:报告显示上海胃癌高发专家回应已呈下降趋势)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症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进入胃内后会出现短期急性胃炎症状,其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胀气最常见的感染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慢性胃组织炎症,其结果往往是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有媒体昨日报道,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上海是全国胃癌发病较突出的省市对此,医学专家称,不良饮食习惯和医学检查水平高等因素导致胃癌检出率较高,但上海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京华时报昨日报道称,记者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从全国来看都是较高的,这和饮食习惯有着很大联系,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市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不严重对冰箱的依赖性强,喜欢把食物都放在冰箱里面存储,有时候甚至放上好几天,这样会导致食物中的细菌滋生,有些食物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实际上已经变质杨主任表示,“冰箱并不等于‘食品消毒柜’,但常常人们会忽略清洗消毒冰箱”

至于青海、甘肃等地胃癌高发的原因,杨主任分析称,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居民喜好熏烤、高盐、腌制食物,腌制食品中因为盐多,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而且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更易致胃癌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卢伟和郑莹在2009年《中国肿瘤》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称,上海市癌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饮食习惯、饮酒、肥胖都为上海癌症流行的原因

医学专家同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胃溃疡吗识的不断提高,上海胃癌的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据报道,该年报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岁达到高峰

上海为何成为胃癌高发的地区之一?对此,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告诉早报记者,从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报道指出,有关部门监测还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地域分布明显,其中,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胃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苏、甘肃、青海等较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以吃土豆吗突出;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区

嗜酒易致胃部病菌感染

但杨长青也指出,在上海,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可能并非幽门螺杆菌,而是与生活饮食习惯更相关酗酒就是导致胃癌高发的间接原因,“喝酒会导致胃黏膜糜烂,这样会使得胃部保护功能下降,更容易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

上海与青海胃癌较突出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内,每年上海新发现患胃癌的男性人数一直为1500人左右,女性则为900人左右,新发现胃癌患者占患癌总人数的比重也基本恒定但是就近20多年的数据看,胃癌比例的确有较大降低,以男性为例,1984年为23.62%,1993年为18.47%,1999年为15.84%,而2009年为11.91%

胃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尽管本市总体胃癌发病率下降,但从目前临床来看,本市胃癌发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多长时间率年轻人比例大大提升杨长青分析说,以往40-50岁人群较多,但如今20-30岁人群也逐渐增多,其中包含学生和白领“青年的胃癌发病隐匿,往往无特异性,且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或体重减轻等,但这些症状在大多数时候往往被认为是良性疾病”

早报记者 陈斯斯 张少杰

早报记者昨晚采访了沪上医学专家,专家表示上海的确是胃癌高发地区,发病原因呈多元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和饮食习惯是两大主要因素,此外医疗水平较高如胃镜的普及率和医生总体技术的高水平等因素促使上海早期胃癌检出率高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癌症种类的分布呈现地域化特点,上海是胃癌发病情况比较突出的省市之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8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