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0日,赛鼎公司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上海得丘园大酒店发表了主题为《走向医学新时代》的演讲。来自上海的多位赛粉家人到场聆听演讲。幽默风趣、酣畅淋漓的演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樊院长首先就现代医学形势作了总结。他认为,健康事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医学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和智能化,但同时忽视了人文性、现代性、民族性和真实性。真正的医学来源不断地积累和整合,整合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他的一些观点与赛鼎公司提倡的“天人合一”等观点不谋而合,现将樊院长的演讲摘要刊发。 什么是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从实践看需要有三观思维——整体观、整合观、医学观。 整合医学有点像建万里长城,外可御敌,里可防内,但建万里长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图纸、砂浆、砖头,图纸就相当于整体观,砂浆相当于整合观,砖头相当于新的医学观,而传统医学、精准医学都是一块块砖头,只有加在一起才能形成长城。 一、整体观 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 人是整体,离不开天,离不开自然,离不开社会。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死得人最多。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个体难以代表群体,体外难以反映体内,人体的内外环境迥异,结构并非功能,微观不能代表宏观,瞬间结果与长期结局有异,科学具有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生理和心理之间联系有错位……例如,现代社会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频发,真正高明的医生要学会身心并重。“只会做手术不懂心理的只能称为兽医,只懂心理却不会做手术的只能称为庸医。”樊院长说道。 医学有生命才叫整体,医学没有生命叫尸体。 自从牛顿的科学定律引入到医学之后,医学就出了问题! 科学定律是死的静止的,我们却老是在人身上,从宏观到微观一定要找出病根,难道不是吗?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我们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我们再用分子刀把细胞变成了分子,然后游刃在分子中不能自拔,回不到人身上。最近五十年,生理学和医学奖全都奖给了(研究)分子,没有奖给(研究)人的。 单纯的微观的研究可能对整体的研究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误入歧途。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现在大幅下降,而肿瘤原封不动,为什么,太细了,它是研究细胞层面的,太细了就跟盲人摸象一个道理。我们不能最后创造了大量的论文到最后跟治病没关。现在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与病人越来越远。医院,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医生了。 二、整合观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不好,三分之一是治疗才好。 人类种常见病,到现在90%以上没有好药可医。比如感冒,全世界的感冒都是不治而好。比如种罕见病,到现在99%以上是没药可治的,我们只能“终止妊娠”。 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是治好的。这是错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人类的疾病,大致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三分之一治了才好。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靠的是人体的自愈力或称疾病的自愈性。医学只有几千年,人类已有几百万年。在没有医学时人是怎么过来的?动物有医生吗?只有宠物才有医生。你看到过背着药箱的老虎到处跑吗?人是活的,动物也是活的,有自愈力。但从有医学之后,依赖性太强,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化脓,都要用抗生素,照此下去,总有一天有些疾病将无药可治。 三分之一的病治也不好,我们称为疾病的致死性。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治也活不过来,这叫寿终正寝嘛,但是我们还在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自己最后半年被花光了。 三分之一的病是治疗才好,这是医生的本事。但不同的医生,这种本事不一样。现在的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越来越专,好多病人在过去该自己治好的,现在治不了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要高度 病人是得了病的人,而不是单一的得病的器官。 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诊断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会诊都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病人躺在那里,这科医生说,这病和自己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自己无关,几个学科都说无关,都走了。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这干啥呢?医院,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是医生病了在本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 医学经常出现例外和意外,能够处理好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只是科学,还有跟科学一样甚至比科学更重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治疗疾病三大法宝:语言、药品、手术刀,语言不是科学。奥斯勒说,医学不是确定的科学,但是可能的艺术。因为生命只有概率,而没有定数。 用科学共识形成的医学指南,其真正的指导意义只有20%,因为指南总在变。 现在的医生都要用指南看病,这要特别小心。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20%覆盖不到。现在中国的指南只4%是中国人的数据,96%是从外国人抄的,外国人和我们一样吗?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国外的指南是要全部杀灭,这显然不对,中国人约60%胃里有这种细菌,要根除,全世界的抗生素拿来恐怕不够一半,而且,杀灭以后下半段胃的肿瘤减少不明显,上半段增多了。指南只能拿来参考,决不能拿来给人治病。 再说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区别。一个人得了病,中医西医都管他叫病人,这个病人主要是自己的抵抗力和攻击因素失衡,西医一直在针对攻击因素,找癌细胞,而中医是去找这个人还残存什么能力,去提高残存的能力,其实这两个整合研究就行了,完全不必要相互间抵触。
医学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生理学土崩瓦解,医学分科到现在已经走向了极端,再这么分下去将来将没有医生。整合医学将会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它必将成为医学发展的第三时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整合医学还是自然健康,“自然”的概念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二者的目标都是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的实现,而这也决定了它们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樊院长的很多观点,比如整体观、疾病治疗、中西医整合、身心并重、防治并重这些观点竟然与自然健康倡导的“道法自然”、“身心灵”结合如此一致呢! 意犹未尽没关系,年自然健康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