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最主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种类。20世纪70年代,西咪替丁面世,被称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次革命”,随后诞生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通常被统称为“替丁类药物”。但是,相较于“替丁类药物”的鼎鼎大名及其对消化性溃疡的良好对症疗效,人们在这类药物的实际应用上还是存在不少误区,同时,替丁类药物也存在不少用药禁忌,这都值得药店人为人们做好普及工作。

?替丁类药物就是“胃药”?

有调查显示,在大部分人眼中,替丁类药物是“治胃病的”,只有不到10%的人能明确替丁类药物是“针对消化性溃疡和胃酸过度分泌”的,因此,人们大多感到胃不适时,就会想起“替丁”。如果“胃不适”是由与溃疡或胃酸分泌无关的疾病引起的,那么,替丁类药物并无疗效,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替丁类药物能长期使用吗?

用替丁类药物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需4~8周,治疗4周后,溃疡的愈合率达80%左右,而胃溃疡一般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治疗时间需8~12周。不少人由于服药后反酸等溃疡病症状有所好转后,便擅自停药,于是,溃疡病很快复发,如此反复,给人们造成“替丁类药物不能长期服用”的印象。替丁类药物在于抑制胃酸分泌,在治疗期内,如果突然停药,胃酸分泌会很快恢复原先水平。因此,替丁类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时限使用。

?替丁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在使用替丁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一定要明确服药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如果同时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则更要明确替丁类药物的“配伍禁忌”。比如,替丁类药物抑制了胃酸分泌,会影响铁剂的吸收,在“补血”时,就应注意替丁类药物的使用。替丁类药物与列吡嗪等降血糖药并用时,应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

替丁类药物是消化性溃疡疾病、胃酸过度分泌的对症药物,但它也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人们在使用时务必要明确。胃酸对黏膜的侵蚀作用是形成溃疡的最基本的因素,而肠胃炎症则又是加剧黏膜易受胃酸侵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或预防溃疡时,都需考虑胃酸控制、黏膜保护、炎症控制等因素,可考虑药性温和的中成药,比如和胃整肠丸,它首先对慢性肠胃炎有良好的疗效,其天然活性成分能阻断胃酸等对黏膜的伤害,加之其可以长期服用,调理肠胃,提高肠胃免疫力,对预防溃疡性疾病有很好的效用。

推荐阅读:《消化病(脾胃病)诊治常见问题答疑》









































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48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