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EMR应用于困难结直肠肿瘤切除

DifficultcolorectalESDandEMR

荳永高史

在第九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上,来自神户大学的荳永高史教授就ESD、EMR应用于困难结直肠肿瘤切除做了精彩报告。

在日常医疗过程中,EMR及ESD是治疗结肠息肉及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常用方法。在报告开始阶段,荳永教授对EMR及ESD的操作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详细总结。他指出在ESD操作过程中,病灶的切开、剥离及创面的处理是ESD治疗过程中的要点。而并发症方面在结直肠行EMR加圈套器的使用,其穿孔率是行ESD治疗的10倍;另一并发症----狭窄也是不可忽视的。荳永教授指出,对于环腔3/4周的病灶行ESD治疗,术后易发生狭窄,而狭窄形成后行球囊扩张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荳永教授认为结直肠肿瘤行ESD较为困难主要因为:1.靠近病灶困难;2.剥离困难,主要原因为出血及纤维化严重。怎样预测病变的操作难度呢?我们可依据病变情况作出评分:病变大小≥4cm为3分,伸展的皱褶内病变2分,盲肠病变为1分。

病灶剥离过程中易出血主要原因包括:(1)在切除过程中出血后频繁的电凝,造成组织质地变脆,使出血更加严重,并容易导致穿孔的发生。(2)切除层面的选择。为避免剥离过程中严重出血的发生,就依赖于对于肠壁血供的精确了解及对出血点的适当处理。

对于切除过程中纤维化处理,荳永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在行ESD及EMR前纤维化的程度难以评估,肌肉回缩征(muscleretractingsign,MRsign)阳性的病变较MR征(-)的病变完整切除的难度更高,穿孔及术后出血的风险更大。且结肠的MR征(+)的病变较直肠MR征(+)的病变更难切除。而MR征(下图所示)在无蒂息肉病变中阳性率为41.2%,在LST-G-M病变中为9.6%,而LST-NG及LST-G-H病变均为MR(-)。

那么纤维化严重的病变应如何操作呢?丰永高史教授建议的三个方法:

最后,荳永教授总结,成功选择合适的病人行ESD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齐志鹏医师整理)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40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