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新年,春回大地,明天2月19日,继“立春”之后,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将如约而至。雨水之后,天气回暖,下雪渐渐减少,但降水量却逐渐增加。这个时节虽然已经不再严寒刺骨,但我们对于人体中刚刚萌生出的阳气依然要小心呵护。《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意思是真正懂养生的人会从人体内部入手来促进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雨水”时节真正做到“从内养生”?

春天养什么?脾胃是关键!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脾胃健旺,身体其他脏腑的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协调,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平衡。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现代医学实验也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而《黄帝内经》指出,“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肝木过旺就会克制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出现关节僵痛、皮肤湿疹、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所谓“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承谷

猴头菇健脾益胃、养护胃黏膜

衣食住行,你需要“立体化”养生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针对春天机体运转的特征,我们需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入手,对人体给予全方位的、从内到外的呵护和保养。

衣春捂的正确“姿势”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上衣可以稍微穿少一点,以养阳之生气,但在这段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时节,下肢一定要注意保暖,护好腿脚,谨记“春捂”原则,以防气温变换引起风寒感冒。

食健脾重在祛湿

春季保护脾胃,重在健脾祛湿。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粥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在粥中宜加入薏仁、芡实、小米等食材,对身体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此外,如茯苓、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也有祛湿功效,适合春季食用。

寿世芝华

富含金针菇、松茸、茯苓等复合食用菌活性精华养生成分,养护细胞、平衡五脏。

养生专家指出,春天饮食应尽量选择味甘性平的食物。食用菌大多味甘、性平,具有益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蘑菇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富含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猴头菇、香菇、金针菇等,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三萜等活性营养物质,对春季养生大有益处:

能帮助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滋补强身;

对食欲不振、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眩晕等病症也有一定作用;

蘑菇中含有高于所有植物的纤维素,可防止便秘、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益处多多;

春季气候多变,病菌更加活跃,多食用蘑菇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

住起居跟着太阳走

春季的作息时间,最好能“跟着太阳走”,也就是天黑睡觉,天亮起床,早晨最好不要赖床,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一些缓和的锻炼,或者出门晒晒太阳,走动走动,都对身体有好处。

春芝堂

钙加维生素D软胶囊

补充钙元素、补充维生素D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行注意防寒别太“浪”

为了与春季缓缓上升的阳气相协调,“雨水”时节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同时,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如果雨水过多,早晨雾气较重,则应适当推迟晨练的时间,不要跟寒冷硬碰硬。

舒荣

平衡阴阳调理肝气

季节的轮换

是大自然赠予我们调理身体的契机,

也是对每个人健康状况的考试,

应对得当,就能抓住良机,

提升人体机能、延缓衰老。

春芝堂食用菌大家族,

平衡调理脏腑机能,

让健康不偏科,

人人都是生活的“优等生”!

雨水YUSHUI

●中国科学家发现促进“再生”物质,在蘑菇中含量丰富!

●人活一口气,现代人80%都阳气不足!阳气到底是什么?

●疾病也能“听”出来?这5种声音是身体在拉警报!

●传说中的“仙草”,被院士誉为“健康保护神”,要这样吃才最有效!

●中科院院士总结长寿三原则,转给家里人看,长命百岁没你想的那么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hl/824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