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胃十二指肠疾病(投票在后面) 1、N85A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是 A.脾门淋巴结 B.肝总动脉淋巴结 C.腹腔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2、NX胃窦癌的第二站淋巴结有 A.贲门右侧淋巴结 B.脾门淋巴结 C.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D.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 3、NB预后最差的胃癌是 A.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并有淋巴结转移 B.癌组织侵入胃壁肌层有淋巴结转移 C.癌组织侵出浆膜无淋巴结转移 D.皮革胃 4、N95A男性,25岁,突发上腹剧痛6小时,既往“胃病史”。查体:P次/分,BP/80mmHg,全腹压痛,上腹部为主,板样腹,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Hbg/L,WBC10.5x10^9/L。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腹部立位腹平片 B.腹部B超 C.腹腔穿刺 D.腹部CT 5、N96A(题干同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大量抗生素 B.镇静镇痛治疗 C.胃肠减压,补液 D.手术探查 解析 1、[答案]D 胃癌除了转移至胃周淋巴结外,还有两处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一是左锁骨上淋巴结,如触及肿大为癌细胞沿胸导管转移所致,又称Virchow淋巴结(D对);二是脐周淋巴结,如触及肿大为癌细胞通过肝圆韧带淋巴管转移所致。脾门淋巴结(A错)转移、肝总动脉淋巴结(B错)转移、腹腔淋巴结(C错)转移均属于胃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2、[答案]ACD 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引流胃的区域淋巴结分为三站16组,第一站为胃旁淋巴结,按照贲门右、贲门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编为1~6组。第二站按照动脉分支排序依次为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脾门、脾动脉旁淋巴结,编为7~11组。第三站按照动脉分支排序依次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胰后、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编为12~14组。其中胃窦部第二站淋巴结为1、7、8、9,即贲门右(A对)、胃左动脉旁(C对)、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淋巴结(D对)。脾门淋巴结(B错)位于胃窦癌第三站淋巴结。 3、[答案]D 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并有淋巴结转移为早期胃癌,预后较好(A错)。癌组织侵入胃壁肌层有淋巴结转移(B错)、癌组织侵出浆膜无淋巴结转移(C错)、皮革胃(D对)均属于进展期胃癌,其中皮革胃为全胃受到侵袭,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预后最差(D对)。 4、[答案]A 青年男性患者,既往“胃病史”,突发上腹剧痛6小时(胃病史,突发剧烈腹痛,提示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查体:P次/分,BP:/80mmHg,全腹压痛,上腹部为著,板样腹(急性胃十二指溃疡穿孔引起腹膜炎典型体征),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Hbg/L,WBC10.5×10?/L(白细胞稍增高)。综合患者病史、体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胃十二指溃疡穿孔,最有价值的检查是腹部立位平片(A对)出现膈下游离气体、结合溃疡病史、典型“板状腹”可确立诊断。诊断性腹腔穿刺(C错)发现胃肠内容物可辅助诊断消化性溃疡穿孔。腹部B超(B错)可发现有腹膜炎引起的腹腔内不等量的液体,但不能鉴别其性质。腹部CT(D错)可用于鉴别是否合并急性胰腺炎,不直接用于急性胃十二指溃疡穿孔的诊断。 5、[答案]D 综合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胃十二指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最有效治疗措施是手术探查(D对),主要术式为穿孔缝合术。大量抗生素(A错)、镇静镇痛治疗(B错)、胃肠减压,补液(C错)为一般非手术治疗措施,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病情超过24小时,且腹部体征已减轻或伴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hl/8215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