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胃癌 1、什么是胃癌胃的外形与挂着的弯辣椒相似,上端是胃的入口,称为“贵门”,下右端为胃的出口,称为“幽门”,上部称“胃底”、中部称“胃体”、下部称“胃窦”,右侧较短称为“胃小弯”,左侧较长称为“胃大弯”,向腹壁的一面称为“胃前壁”,向后背的一面称为“胃后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胃癌恶性肿瘤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且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黏膜内或黏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已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较高。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为2:1,其预后与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2、哪些因素易导致胃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对胃癌患者生活方式的研究,可以发现,胃癌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危险因素呢?(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近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癌,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进食习惯密切相关,容易发现,容易治疗。(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日本学者研究了东亚地区导致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位列第一的便是饮食因素,如高盐、熏制食物,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这些刺激因素诱发胃的肠化生,最终导致癌变。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烧烤食品是东亚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这类食品要么亚硝酸盐含量高,要么含有一定量致癌物,适当摄入可能无大碍,长期偏食则会对胃造成伤害。(3)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4)胃切除术史胃切除术史,尤其胃大部切除术史,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胃癌术后15~20年左右须提高警惕,临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术史。(5)吸烟长期吸烟作为胃癌单独危险因素,可将胃癌的发生危险性提高1.5倍。以上危险因素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叠加,一个人存在的危给因素越多,胃癌发生可能性越高。另外,越是高危人群,如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患者,越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胃癌的发生。 3、家庭生活中如何预防胃癌由于80%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故胃癌有“隐形杀手”之称。长期食用熏烤、腌制食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高,这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烂化合物等致癌物或间接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那么,在家庭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胃癌呢?(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进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维生素A、B、E及B-胡萝卜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豆制品的摄入,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营养平衡的饮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3)不饮污染水被污染的水源中含多种致癌的金属离子,所以一定要饮用正规的自来水,农村地区人群尽量使用井水。 (4)保持乐观心态胃癌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中医研究发现,长期抑郁、郁闷的心情会导致气滞血淤、结块,形成癌肿,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职场的压力尽量不要影响生活。(5)避免长期食用腌制品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6)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用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7)不吃霉变的食物食物霉变由污染真菌引起,真菌中有些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可以在胃内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8)禁烟限酒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的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9)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医院检查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的发生。 4、如何进行胃癌的三级预防胃癌在我国已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所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容易误诊,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日常可采取相应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胃癌的一级预防是指胃癌的病因学及发病学预防,目的在于降低胃癌发病率。病因学预防:针对胃癌病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或避免致癌病因在病因学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控制饮食在该预防方式中十分重要。①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要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不能过硬,进食不宜过快,进食情绪要保持愉快,平时应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②避免高盐食物,提倡冷冻保鲜。腌制的含有高浓度食盐的食品,如咸肉、咸鱼等,为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应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取,每日食盐量一般应低于10g。 ③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以红烧、清炖为好。④多吃具有防癌作用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大蒜、绿茶等的摄入量与胃癌发病率呈负相关,是预防胃癌的理想食品。发病学预防:针对胃癌前疾病采取干预措施,阻断癌前病变演变成癌或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所谓干预,是指施加外部影响因素控制肿瘤发生发展进程。理论上讲,通过干预可以实现胃癌预防,也可以进一步验证胃癌病因。干预手段包括化学干预及行为干预等,用化学药物预防胃癌的发生或使癌细胞分化逆转的方法称为癌的化学预防。(2)二级预防胃癌的二级预防是指胃癌“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在于降低胃癌死亡率,核心内容是在早期阶段发现胃癌患者,为其争取治疗机会。①早期发现的途径——普查:国内胃癌患者的统计资料显示,胃癌在出现症状后三个月内能得到诊断的不到1/3,出现症状后一年以上才得到诊断的超过1/3,医院门诊诊断的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不足10%。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遍应用,在医院门诊诊断的早期患者数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条件限制,有些早期胃癌患者没有得到进一步治疗,尤其症状轻微和无症状的患者易被漏掉。②普查重点——胃癌高危人群:胃癌高危人群通常包括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有反复上消化道症状,诊断不明者;患有胃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经久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的人群;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上皮出现胃癌前病变者,包括异型增生及不完全性大肠型肠上皮化生等;有胃癌家族史者。③早期发现的手段:纤维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缺乏理想的胃癌初筛手段。④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胃癌已经确诊,应及早争取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情进行恰当的综合治疗。(3)三级预防胃癌的三级预防是指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预防手段,目的在于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对于早期胃癌来说,若肿瘤较小,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对胃切除者,若无淋巴转移,可不作化疗,单纯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中晚期胃癌应加强综合治疗,解除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胃癌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康复。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I期为82%~95%,Ⅱ期为55%,Ⅱ期为15%~30%,IV期为2%,可见胃癌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 5、哪些人易患胃癌(1)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不定、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喜食资食等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易消化也对胃黏膜不好。(2)经常吃随制、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酸胺,在胃中直接透发肿瘤,这是沿海地区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3)经常吸烟喝酒吸烟能诱发肺癌已是人们的共识,同样,吸烟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4)感染曲门螺旋杆菌曲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病的重要元凶,感染熊门螺旋杆菌后,患胃癌的危险会增加2.7倍至12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曲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类致癌原。 (5)本身有胃病胃溃病、胃炎、胃息肉。残胃等胃病,若不及时处理,我会有癌变的可能。(6)长期心理状态不佳首先,生气、情绪低落、过度优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血不畅,气血长时间在胃部堆积,会造成胃部不能正常工作:其次,心情不好影响的不光是胃而且是全身,不利健康。 6、做哪些检查可确诊胃癌(1)胃癌检查前的注意事项①患者是否要进行胃镜检查,要遵照医生的决定。在生活中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且以往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而近期又出现症状者,家族中有胃肠道肿瘤病史者,以及患有可在胃镜下进行治疗的疾病者,均适合做胃镜检查。②胃癌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进行一些其他定有的检查,如胃肠道钦餐检查、腹部CT。如患者以前做过胃镜检查,进行下一次胃镜检查时,必须要将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交医生参考。检查③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禁食一段时间,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检查,而时间最好把握在十个小时左右,早压积晨检查者不吃当天的早餐,下午检查者不吃当天的午餐。等。④胃癌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检查身体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否为阳性,以便决定检查的时间。状者:(2)胃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近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常因肿瘤的生长部位、类型、大显减小,病程的早晚、有无并发症或转移病灶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多数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可以毫无症状。①体征: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同时有贫血、消瘦、腹水等恶病质表现。②症状: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晚期出现乏力、腰背疼,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③X线:气锁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黏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及象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④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⑤B超: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⑥CT检查: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确定有无切除可能。⑦纤维内窥镜检查: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方法。③脱落细胞学检查:有的学者主张可疑胃癌时行临床和x线检查。⑨实验室检查: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等。此外,还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临床建议50岁以上,过去无胃痛、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多年前因胃患良性疾病,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近期又发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黑便、健康状况明显减退者,医院请医师作详细的检查。 (3)胃癌诊断三大误区误区一:年轻人不需要胃镜?——错!年轻人是否需要胃镜检查取决于患者症状、当地胃癌发病率和治疗后的疗效,当患者有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或贫血、吞咽困难、消瘦或反复呕吐等,不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做胃镜检查。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者是否立即行胃镜检查,取决于当地胃癌发病率。误区二:胃镜不安全?——错!当医生动员患者做胃镜检查时,部分患者和家属会有顾虑,担心胃镜检查会加重出血,事实上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胃镜检查在直视下进行,即在直接看到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因此一般不会碰到病灶,加重损害,除非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配合不佳,剧烈恶心,才会间接造成出血。 误区三:只做又一颗蜜检查就可?——错!一些患者因害怕背镜检查,要求用重一切餐检查者化期键检查,其实胃镜检查与X-锁餐检查相比存在不少优点。首先,罚键检查在直视下进行,可直接看到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观察到表浅的病变,如胃黏膜表浅溃疡、萎缩、糜烂、血童病变以及胆升反流等。其次,胃镜下可取胃黏膜活检,这对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确诊是必需的,同时,活检标本还可作曲门望杆菌检测。胃镜检查中的这些发现对胃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因此,多数情况下X-锁餐检查不能替代胃镜检查。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by/8208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