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在现实生活当中,肠胃病人非常多,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群胃肠功能减弱,经常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另外,现在的上班族经常在外面吃快餐,喝酒或是暴饮暴食,所以年轻人得胃病也是常见的事情。得了胃病以后吃东西总感觉胃里不舒服,而且凉的、硬的东西不敢吃。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

(一)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二)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三)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四)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五)瘀血停胃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六)胃阴亏耗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七)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那么胃病应当怎么保养呢?建议大家按照下面的养胃食疗方,这样养胃事半功倍。

◎党参鳙鱼汤

鲜鳙鱼克,党参30克,料酒、食盐、大葱、生姜、草果、陈皮、桂皮、植物油、鸡汤适量。

先将党参、草果、陈皮、桂皮、姜洗净,装入纱布袋扎口;将鳙鱼去鳃、内脏,洗净后下油锅稍煎;锅中倒入鸡汤,加入药包和葱、料酒、食盐,煮至鱼肉熟烂后,拣去葱、药包即可。

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毫升。

本汤具有扶脾养胃、补中益气、健身强体之功效,适用于春季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木瓜排骨汤

鲜木瓜1个,花生仁克,猪排骨克,红枣9枚,以及食盐、味精适量。

鲜木瓜去皮、子,洗净切厚片;花生用清水浸泡30分钟;排骨洗净剁成小块,红枣去核,洗净。将上述原料全部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炖3小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毫升。

本汤具有清热润燥、健脾通便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消化不良,或口渴咽干,或春季过度烤火、过用暖气所致的咽喉疼痛者。

◎羊肉暖胃汤

鲜羊肉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鲜羊肉切成大块,过沸水后与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清水0毫升,用小火炖3小时后,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毫升。

本汤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春季胃寒不适、口淡作呕或过食寒凉食物所致胃肠隐痛、腹胀便溏、胃肠痉挛、胃气上逆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寒型者。

◎黄汁鸡块汤

带骨煮熟鸡肉克,黄油50克,葱头克,清鸡汤毫升,香桃1个,香叶1片,胡椒粒3克,食盐适量,油炒面15克,鸡蛋黄1只。

葱头切成丁,煮熟鸡肉切小块,备用;煎锅内加入黄油烧热,炼净水分,加入葱头丁、香叶、白胡椒粒,焖至微黄色时,再加入油炒面,拌匀;把鸡汤倒入盛炒葱头等的锅内,大火烧沸,加入食盐、香桃,煮沸约10分钟,拣出香桃皮,熄火,保持汤热,备用。鸡蛋黄放碗内,放入少许热鸡汤打散,倒入鸡汤内,盛汤时先把熟鸡肉块放于碗内。

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毫升。

本汤有温脾和胃、壮阳补肾之功效;适用于春季胃肠虚寒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症见泛酸、食少纳呆、神疲肢倦、大便稀薄者。

穴位按摩法:

中脘穴通调腑气、和胃止痛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将食指与中指并拢,其余三指弯曲握拳,两指指腹放于中脘穴上环形按揉。

手三里调理肠胃

定位: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按摩:掌心朝下,将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成钳形,掐按手三里穴。

足三里通调腑气、和胃止痛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按摩:将拇指指腹放于下肢足三里穴上,双手其余四指附与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

我们一般都知道,胃在上腹部,但胃的周围还有许多器官,它们也可能发生疼痛或不适,也会给我们“胃疼”的感觉。

上腹部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肝、胆、胰、脾、双肾及肾上腺、横结肠,加上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常存在着交叉,所以“胃痛”还有可能是这些器官出现了问题。引起“胃疼”还有其他诸多潜在的原因,需要科学合理的排除。

“胃痛”或“上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有: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等,严重一点的有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肠系膜缺血。还有一部分不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肾结石、带状疱疹,甚至心梗等疾病都可能在初期仅表现为“胃痛”或“上腹痛”。

“胃痛”切忌自我盲目判断病情轻重,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常见的“胃疼”原因通常容易诊断,治疗效果也好,正规诊治问题都不大。然而“胃痛”也有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也只能凭医生经验边检查边治疗,甚至有部分病例进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能确诊。疾病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急有的隐匿,但最初的表现可能都只是常见的“胃疼”或“上腹痛”,专业医生尚且如此为难,自己更不应该盲目。

先说急诊,老王上周前往外地洽谈生意,与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心情甚好、大吃大喝。夜里在宾馆突然出现了上腹痛,他以为是吃多了把胃吃坏了,便叫了助理去药店买了“胃药”先吃点,可吃药后,腹痛非但没缓解,还越来越严重,疼得大汗淋漓,腰都直不起来,助手见势不妙,医院,结果诊断为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而且又引起了急性胰腺炎,先后住院10多天,花了好几万才病愈出院。

再说慢性病程,临床上确诊的部分胃癌及胰腺癌患者,经过回顾病史,发现有许多患者曾被扣上“老胃病”的帽子,导致他们长期误认为是“老胃病”发作而忽视一些前期症状,经常服用抑酸剂、粘膜保护剂治疗却无效果,辗医院就诊,通过胃镜或CT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引起疼痛的并非当初所谓的“老胃病”,而是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肿瘤引起的,后悔莫及啊!

因此你的“胃痛”不适未必真是胃的问题,如果遇到不能缓解或者不能解释的情况,需要认真去找出病因,因为忽视而延误诊断、耽搁病情,是不值得的。

麦冬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广大执业中医师及患者打造的中医药药事服务及健康管理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诊疗及药事服务的主体功能,解除中医师及患者痛点,打造中医师的移动中医馆及患者“空中药房”,让医患享受中药到家的便捷服务。

麦冬中医能为患者带来什么?

友情提示:麦冬APP现已登陆苹果APPstore及安卓各大手机应用商城。

赞赏

长按







































中国白癜风专家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93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