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08.html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Ⅰ类致癌原的细菌。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为胃癌第Ⅰ类致癌原。 医学研究表明,超过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80%以上的胃溃疡和65%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还与胃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6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是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双重高发国家。早诊断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阻断胃病的反复发作,治愈胃病的前提,且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C14呼气检测仪是现代检测幽门螺杆菌系统技术的产物,呼气采样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深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C14呼气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主要以胃粘膜表面的尿素为食。它们能分泌尿素酶,消化水解尿素,并产生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 在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上的尿素中碳原子是C12,且不会被分解为二氧化碳进入肺部。所谓C14呼气试验,是将具有一定放射性的C14,替换掉原先的C12原子,制成特制的尿素胶囊。 服下C14胶囊后,若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吞入的C14尿素就会被分解产生含C14的二氧化碳,并随血液进入呼吸系统。此时,便可以从呼吸中检测到C14原子。 如果体内没有幽门螺杆菌,吞入的C14尿素就无法被分解,呼吸中就几乎不存在含C14的二氧化碳。 安全性 很多人对碳14尿素呼气试验的安全性存在疑虑,觉得有辐射,不够安全。其实,做一次检查照射剂量相当于坐1小时飞机旅行受到的辐射,其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其危害之小。但儿童及孕妇不建议做此检测。碳14尿素呼气试验应用于临床十几年,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报道。C14呼气检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C14呼气检测优势: 独特先进:该系统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晶,是检测胃肠疾病一种独特手段; 简便快速:免除以往钡餐、插管的痛苦,只需吹口气就能让幽门螺杆菌无所遁形; 准确率高:高特异性和灵敏性,准确率高(如有此菌感染,阳性率可达98%左右); 无痛无伤害:此检测法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 适应范围广:对老人、小孩、危重病人、惧怕胃镜检查者等特殊人群均适用,因此,被公认为“HP检测的金标准”。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部分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如果出现症状,以下几种最为常见: ?严重口臭,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这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症状。 ?反酸恶心呕吐,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消化不良,吃饭时吃一点就饱,饭后还经常腹胀,甚至是嗳气,大便不成型,不规律等。 ?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该: 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感染者。会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反复发作且病程超过1个月或在过去的1年中累计超过12周的患者。 ·已经患有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感染者。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感染者。该药物抑制了胃酸的分泌,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里生长繁殖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感染者。这类药物本身就可能增加出血、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再感染幽门螺杆菌,无疑是雪上加霜。(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有胃癌家族史的感染者。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根治 幽门螺旋杆菌比较难治疗。它们藏身于胃粘膜上皮细胞层与粘液层之间,不直接接触血液系统,又被粘液层、胃酸隔绝屏蔽。单纯使用抑酸药物,可使症状得到缓解,但停药之后几乎都会复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多药联合疗法,使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率大大提升,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抑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胃粘膜,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应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临床上常用的有三联及四联的方案,疗程有10~14天,任何用药请务必遵医嘱服药!否则幽门螺杆菌没杀灭干净,下次再治难度更大!C14呼气检测注意事项 1.需要患者清晨空腹或禁食三小时后方可检查。 2.胶囊用温水完整口服,不得咬碎。 3.近期服用过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可能影响诊断结果,检测前请停用此类药物。 4.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使HP受抑制,所以应在消化道出血停止一周以后再进行检测。 5.胃切除手术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 6.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做此项检查。 -/- 检查地点:医院三楼内科 完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8245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