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庢偅鑰呯毊鑲ゅぇ闃呭叺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208/4575161.html

现代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几乎大部分人都会喝喝薏米红豆祛湿。下面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祛湿的几个关键穴位——

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

“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阳虚“湿重”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小心异常爱睡觉的孩子可能是“湿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爱睡觉,这也很可能是被湿邪困住了。这些孩子之所以湿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强,后天喂养的时候,家长可能没注意到,伤了他的脾气。

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所以小小的年纪就容易犯困。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的问题。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下面介绍几个人体祛湿大穴

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神阙穴:经穴名,出《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阴陵泉穴:取穴的时候,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消化道疾病的用药原则与联合用药

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识判断:

胃溃疡——饭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餐前空腹痛或半夜疼痛。常常伴有泛酸,烧心等症状。

用药原则:

止酸止痛、祛腐生肌,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对症使用抗生素。

一般用药: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法莫替丁,复胃散胶囊(或者康复新液)快胃片,雷尼替丁,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复胃散胶囊(或者康复新液)+复合维生素B片

最新用药:

1、腐植酸钠颗粒连续服用4——6周;

2、腐植酸钠颗粒+质子泵抑制剂;(严重胃酸患者)

3、腐植酸钠颗粒+ppi+阿莫西林+四环素(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注:腐植酸钠与其他药物须间隔1小时。

建议:

尽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定时进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饥过饱、胃溃疡一般疗程6—8周,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疗程4—6周。

胃炎

1.浅表性胃炎

常识判断:

无规律的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

用药原则: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抗生素+抗厌氧菌感染+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

一般用药:

西米替丁,胃痛宁,双姜胃痛丸,胃康灵,多潘立酮片,胃舒平,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三九胃泰,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

①胶体果胶铋+抗HP(阿莫西林+甲硝唑)

②胃康灵或双姜胃痛丸+西米替丁(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对症使用抗生素)。

最新用药:

1、腐植酸钠颗粒连续服用三周;

2、腐植酸钠+法莫替丁;(胃酸严重患者)

3、腐植酸钠颗粒+阿莫西林+呋喃唑酮+ppi(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注:腐植酸钠与其他药物须间隔1小时。

建议:

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萎缩性胃炎

常识判断:

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多见,或痞满而无疼痛。必须先分清证型:

(1)虚寒型:

以胀满不适,食少纳呆,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舌质淡白,胖大有齿痕,舌裂等症状为主。

(2)胃阴亏虚型:

以胃脘灼热胀痛,口干口苦,纳差,消瘦,舌红少津,舌体小,舌裂等症状为主。

用药原则:

(1)虚寒型:益气健脾,温胃驱寒(参芪健胃颗粒,丹佛胃尔康)。

(2)胃阴亏虚型:养阴和胃(养胃舒颗粒或者软胶囊)。

联合用药:

(1)虚寒型:参芪健胃颗粒或者丹佛胃尔康+胃优乐(维酶素)+复合维生素B

(2)胃阴亏虚型:养胃舒颗粒或者软胶囊+胃优乐(维酶素)+复合维生素B片

最新用药:

1、腐植酸钠颗粒连续用药6——8周;

2、腐植酸钠颗粒+摩罗丹;

3、腐植酸钠颗粒+维酶素+复合维生素B片;

4、腐植酸钠颗粒+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注:腐植酸钠与其他药物须间隔1小时。

建议:

戒烟戒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红霉素等。饮食易规律,平时注意体育运动。严重者进行手术治疗。

3.糜烂性胃炎

常识判断:

由外源性原因引起的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等;由内源性原因引起的有:手术、大面积创伤、休克、酗酒、HP感染等。

用药原则:

同消化性溃疡治疗用药相同。

建议:

禁饮浓茶,咖啡,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

4.急性胃肠炎

常识判断:

多由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样便,偶有发热。

用药原则:

止泻药+改善胃肠功能药+抗炎药

一般用药:

诺氟沙星,思密达,速效止泻胶囊,庆大霉素,复方黄连素片,肠胃康,肠炎宁。

联合用药:

(1)肠道邦克+诺氟沙星(两药须间隔两小时服用)

(2)消炎止痢灵+诺氟沙星

最新用药:

1、腐植酸钠颗粒;2、腐植酸钠+诺氟沙星;3、腐植酸钠+复方黄连素。

注:腐植酸钠与其他药物须间隔1小时。

建议:

多饮些糖盐水,防止脱水。进餐前不要大量喝水、喝饮料。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禁食生冷、辛辣、粗糙的饮食,如咖啡、芥末、葱、姜、蒜。

润肠通便类

常识判断:

便秘主要是指大便过于干结,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和腹痛.导致便秘的原因有:饮食结构不当(例如膳食纤维含量太少),不良的排便习惯,滥用泻药,痔疮。老年性便秘多因胃肠功能紊乱,蠕动过缓造成。

用药原则:

润肠药+保健品

一般用药:

麻仁润肠丸,复方芦荟胶囊,便通胶囊等,保健品有通便茶,膳食纤维片,苦瓜软胶囊等。

联合用药:

(1)润肠丸+蜂蜜

(2)复方芦荟胶囊+蜂蜜

建议:

经常吃高纤维饮食,例如水果、蔬菜、全麸谷类食物,多喝水,多运动。不要轻易或长期使用泻药,这类药物会扰乱人体正常的排便机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822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