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生活、高压力工作,导致不少人作息无规律,饮食不规律,高盐高油高脂食物摄入过多,胃部不适症状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器官衰老,口臭、胃疼、胃胀,现在很多人都有胃病。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最容易被你忽视——幽门螺杆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7.68亿,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60%,幽门螺杆菌是致人胃癌的第一元凶,90%的胃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一半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生存能力极强,它可以寄生在胃粘膜,藏在胃小凹中,既能避免胃酸环境的影响,也不易随着食物排出体外。但它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破坏胃粘膜,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逐步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

数据表明,7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发酸、打嗝、恶心、口苦、口臭等。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若不进行干预治疗,胃黏膜细胞不堪重负,完成不了修复任务,只能用肠道细胞去修复,进一步可能导致低级病变、高级病变等癌前病变,最后甚至恶变为癌。

正常胃黏膜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

也有数据统计:67%-80%的胃溃疡、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与它有关,且能增加4-6倍的胃癌风险!

所以当出现胃胀、口臭、胃痛等症状时,一定不要觉得只是因为年轻时候不爱吃早餐造成的小问题!

“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7亿人受其感染,与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都是共餐制,其实这就给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途径一:饮食不卫生,爱吃生食

不少人常流连于路边摊等卫生情况得不到保证的饮食场所,容易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而这类人常青睐于刺激性饮食,包括辛辣、烟酒、浓茶等,可造成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给幽门螺旋杆菌有机可趁。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喜食三分熟牛排、生鱼片、生蚝等,也暗藏危机。

途径二:口腔、唾液等口口传播

一个甜蜜的亲吻可能也会暗藏杀机,除了成年人接吻会传染病菌之外,有胃炎的患者千万注意不要亲吻宝宝,避免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宝宝。

途径三:生活用品传播

带有幽门螺杆菌的人,可通过唾液和呼吸污染被褥、枕头、毛巾生活用品,造成家人之间的传染,应经常换洗被褥、枕头和毛巾。

途径四:生冷食物感染

未经热加工的冷食,是最容易残留有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吃没洗过的蔬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到胃癌,还需要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个阶段。

因此,只要我们及时阻断肠上皮化生及之前的病变,同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就能阻止胃癌的发生。

轻微症状的幽门螺杆菌也是完全可以不吃药就解决的,而且传统的药物治疗非常容易使病毒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非常高。

益生菌通过定植排挤和释放酸性物质等手段抑制、根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达到缓解胃部问题,养胃护胃的作用。

?注:益生菌知识普及,不作医疗指导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821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