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9499706.html 为了让进食障碍的治疗更加全面、专业以及更加有效,上海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和全市多位消化科专家进一步紧密合作,本次特邀医院消化内科虞阳主任医师和马建霞副主任医师就进食与消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进食障碍可以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首先介绍一下进食障碍患者出现消化道问题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进食量过少、暴食和催吐。 01 进食量过少 厌食症患者进食量过少,身体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也就是说能量的消耗可能要超过进食的热卡摄入,身体的能量处于一种负平衡的状态。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会导致身体消化功能的衰退以及内脏脂肪的过度消耗,并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02 暴食 暴食症患者会出现暴食,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地进食超过正常人三五倍甚至更多的食物进入胃里。人类的进化过程给了我们每人具有容纳食物功能的胃,胃的存在可以让我们不需要在一天当中不停吃东西,可以一天分两次、三次或者四次进食;我们分次摄入食物,食物在胃里慢慢地消化,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胃的伸缩性是非常大的,如果暴食的时候可以容纳很多食物,随着暴食的食物量或者次数增多,胃的容积可以增大数倍,这样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03 催吐 厌食症或者暴食症患者都可能会催吐。呕吐对人体来讲本来是一个正常的保护性机制,如果我们吃了一些过期变质的食物,或者吃了过于刺激性的东西,或者喝了过多的酒,我们的消化道是会分辨并会把这些有毒有害的东西吐掉,这本身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方式。但是如果说你吃下去的是一些正常的食物,你却反复的去催吐的话,那么就不是正常的生理反射,就会引起一些消化道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情况会出现些哪些消化道问题? 首先,来看看食管的问题。食管主要是通道的作用,让食物可以通过并进入胃里。食管和胃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门”一样的结构,医学上叫贲门,一般情况下这个门是关闭的,用来隔开食管和胃。当有食物到达的时候,这个门就会打开,食物就会从食管内进入胃里,等到食物都进入胃里以后这扇门又关闭了,把食物统统关在胃里。贲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使食物在胃里可以充分的消化、碾磨;第二方面,它可以防止胃酸从胃内进入食管。我们知道胃里是有胃酸的,中性液体的PH值是7,而胃酸的PH只有1点几到2点几,所有胃酸是非常酸的并有腐蚀性。正常人都会感受过这种酸,当我们吃坏东西呕吐的时候就会觉得有酸臭的感觉,引起这种感觉的就是胃酸。胃酸为什么不会侵蚀自己的胃粘膜呢?这是因为正常的胃粘膜表面会有一层粘液,这个粘液就是用来隔离和防止胃酸的侵蚀。但是食管是没有这层粘液的,一旦胃内的胃酸进入食管,就会侵蚀食管。所以进食障碍的患者一旦催吐的话,贲门这个“门”就会松弛,胃酸会逆流而上进入食管甚至口腔,这些胃酸既会侵蚀食管炎也会侵蚀口腔,食管的炎症我们称之为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的甚至造成食管溃疡、出血,溃疡的结痂脱落、破损又会引起瘢痕的挛缩,加重吞咽的问题。 其次,如果催吐非常剧烈也会引起贲门部的粘膜损伤,称为贲门撕裂,一旦贲门粘膜撕裂,出血量往往会比较大,病人甚至会大口吐出鲜血。 第三,呕吐的时候吐出来的不仅仅是胃酸,胃里的保护性粘液也会被吐出来,如果粘液的缺乏这会造成胃粘膜暴露在胃酸中,这样就更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在饥饿的时候胃酸已经开始分泌,这时候如果不进食的话,胃内的胃酸没有办法得到食物的中和,这样胃内pH值更低,加上保护性粘液的减少,双重因素更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如果粘膜损伤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消化性溃疡。如果消化性溃疡发作过于频繁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出现消化道穿孔。 第四,当暴食症患者在短期内摄入过多的食物,大量的食物快速进入胃里引起胃内容积过大并造成胃失去蠕动的能力,这些食物在胃内无法消化排空到十二指肠和小肠,称为急性胃扩张。消化科医生的治疗就是要把胃内的食物完全引流出来,让胃充分休息恢复。如果反复多次胃扩张并呕吐以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也会增加。 第五,进食障碍的患者由于体重过低,脂肪含量极少,可能会出现内脏下垂的情况。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一些脂肪,称大网膜、小网膜,简称网膜。大家都知道脂肪太多会和心脑血管的疾病有关系,但是太瘦肚子里网膜太少也不行。一方面,网膜的作用是当我们需要能量的时候,它可以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它在保护我们的胃肠道。我们的食物进入胃、小肠、结肠到最后排出,我们的内脏始终处于一种蠕动的状态。胃肠道的蠕动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会维持一个非常低频度的节律,进食以后胃肠道的蠕动就开始明显增加。同样排便也是这样,当我们没有排便感觉时结肠的蠕动非常慢,当直肠内大便达到一定的容积后就会出现便意,腹肌联合肛门的松弛和直肠的推送帮助粪便排出。当胃肠道蠕动,尤其是剧烈蠕动时,肠道之间必然会出现互相碰撞、摩擦的情况,网膜的作用就是保护我们的肠道在蠕动时起保护作用,避免相互影响。就像易碎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会放一些防震的泡泡,这些泡泡的作用就是防止这些易碎的物品破碎,这同样也是网膜的作用。因营养状况差网膜脂肪含量极少的时候,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都缺乏,这样胃肠蠕动的时候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当网膜不够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胃下垂,非常消瘦的人吃完东西就会有痛、胀的感觉,就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网膜组织来托住胃,从中医来讲就是中气下陷,中气不足。严重的胃下垂甚至胃可以下垂到骨盆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胃的蠕动会受到各种限制,所以吃了东西会不舒服。当胃下垂的时候,要做的首先就是提高内脏的脂肪量,增加能量的摄入,让肚子里的脂肪多一些;第二就是吃完东西后最好要躺一会,不要让胃内容物的重力作用加重胃下垂,更不要运动来加重不适的症状。 此外,还有十二指肠壅积症。当网膜过于单薄的时候,胃肠和内脏的下垂会牵引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到十二指肠,所以食物无法从十二指肠顺利传送到小肠,病人会出现呕吐、腹胀,严重时会把食物吐出来。 第六,进食障碍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非常高。上一节我们讲了人体的胃肠道需要有正常通畅的消化道,有充足的消化酶,还要有正常的消化道动力。其实消化道内最大的一个动力其实就是胃肠内食物的推动,也就是当胃肠道里的容积增加了,胃肠道的蠕动也会增加。肠道最主要的促动力就是粪便的量,当粪便量多了,肠道的蠕动就会增加。如果进食的食物过少,肠道里没有足够的粪便量就很难促使肠道的蠕动。同时,厌食症的患者会出现肠道的菌群失调,人体正常的肠道既有有害菌、中性菌、又有有益菌,肠道内大量的有益菌可以帮助我们分解大肠里的一些食物残渣。人类是杂食性动物,进食食物的多样性形成了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如果吃的很少或者食谱狭窄,那么肠道的细菌丰度和种类就变少。现在发现很多疾病都是跟肠道菌群有关,各种各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也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第七,进食障碍患者还会出现肝脏的病变,会出现肝脏的脂肪化。说到进食障碍和脂肪肝的关系,有些人非常不理解,会觉得脂肪肝不是吃的多引起脂肪累积吗?为什么我那么瘦,还会有脂肪肝?瘦人出现脂肪肝在临床上也是经常可以看到,脂肪肝的十大病因当中,营养不良性的脂肪肝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们的肝脏起的是什么作用呢?肝脏起的是一个脂肪代谢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会把外周的脂肪转运到肝脏里面然后分解;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是把肝脏里面的脂肪运输到外周去。所以我们一般的理解,高密度脂蛋白是一个好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一个不好的脂蛋白。因为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外周血管里的这些脂肪代谢掉,而低密度脂蛋白是把肝脏的脂肪带到外周,沉积到血管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的疾病。但是在过度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代谢就会出现紊乱,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是需要蛋白来合成的。如果进食过少、营养不够的情况下,机体不能合成足够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时候肝脏里面的脂肪就很难通过脂蛋白运输出来,这些脂肪就会累积在肝脏里面,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其次,当我们在治疗进食障碍的患者并给予肠内和静脉营养治疗以后,患者肝功能会出现一些损伤的表现。其实这并不是肝功能损伤的加重,患者只是一开始过于消瘦,整个人体代谢处于一种极低水平的状态。就像一个体质虚弱的人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动时呼吸可能还是平稳的,但是身体的储备已经么有了,只要站起来活动就会气喘。这个道理跟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肝功能变化是一样的,患者的低体重无法一下子接受太多的营养摄入,肝功能反而会出现异常,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需要更积极的去改善营养的摄入方式并处理肝脏的功能。 最后,除了上述介绍的一些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小肠和胰腺可能也是会出现问题的,由于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小肠绒毛会出现萎缩,小肠绒毛一旦萎缩,有可能会出现小肠细菌异常。小肠细菌异常会引起腹胀和腹痛的症状,这也是在进食障碍患者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由于营养不良,胰腺的功能也会出现下降,甚至会出现胰腺萎缩的情况。但是这两方面因为相关的文献报道不是太多,也是需要我们更多文献和临床研究来支持这方面的一个问题。 讲师介绍 虞阳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消化内科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消化协作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上海市委员会首届理事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与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建霞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医学会脂肪肝学组组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组组员。主持完成复旦大学骨干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进食障碍消化系统症状/疾病诊治推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l/8255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