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是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简称,本病是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在胃与十二指肠,故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1.1%~3.3%,患病率为1.7%~4.7%,人群中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20~50岁之间最为常见。

消化性溃疡不会引起死亡,但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溃疡病穿孔)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临床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受寒邪,病邪犯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

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寒邪客胃型

主要表现为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当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为治。

方用良附丸加减,药取高良姜、香附、干姜、丁香、桂枝、木香、陈皮各10克,小茴香、吴茱萸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类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每次1支,每日2~3次口服;玉枢丹,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温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饮。

饮食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当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治。

方用保和丸加减,药取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隔山消、鸡内金各10克,沉香曲5克。

中成药可选用大山楂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江中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沉香化滞丸,或保和丸,或开胸顺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神曲胃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保和液,口服,每次10~30mL,每日3次口服。

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治。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郁金、木香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或木香顺气丸,或枳术丸,或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胃苏颗粒,或气滞胃痛颗粒,或四逆散,或朴实颗粒,每次6克,每日2次冲饮;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

当以疏肝理气,泄热和中为治。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药取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牡丹皮、栀子、白术、茯苓各10克,黄连、吴茱萸各3克,甘草5克,生姜3片。

中成药可选用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左金丸,或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瘀血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

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药取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延胡索、三七粉、三棱、莪术、枳壳,木香、郁金各10克,砂仁5克。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延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脾胃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当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为治。

方用清中汤加减,药取山栀子、半夏、茯苓、白豆蔻、陈皮、银花、蒲公英、大腹皮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中成药可选用葛根芩连片,或黄芩片,或黄连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三仁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胃阴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当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为治。

方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取沙参、麦冬、生地、玉竹、芍药、甘草、石斛、神曲、山楂、佛手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麦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养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服。

脾胃虚寒型

主要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当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

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取黄芪、白芍药、大枣、肉桂、干姜、半夏、茯苓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可选用暖胃舒乐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或黄芪精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黄芪精口服液,或腹痛水,或香砂养胃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

溃疡患者的家庭调护

家庭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休息:溃汤疼痛时,最好卧床休息,其可减少胆汁反流,减少胃液对溃疡面的刺激,有利于溃疡愈合。

近年来,随着有效药物的应市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实施,一般不主张过分休息,待症状控制后即可下床活动。适当活动可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节胃肠蠕动,缓解症状。

2.调摄心理:情绪不稳,如:精神紧张、激动、忧虑、沮丧、急躁、不安等,与溃疡病发病或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

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溃疡面的愈合,因此应积极调摄心理,泰然处之,安之若素。

3.调理饮食:不合理饮食是溃疡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溃疡病的饮食应尽量减少食物中的一切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因素,尽可能通过饮食中和、抑制胃酸的分泌,以减轻疼痛。

同时,应注意饮食中的营养,以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促进溃疡的好转与愈合。一般来讲,以每日四、五餐为宜。

具体配制时,应考虑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嗜好及地域特点,对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咸、腌食物及过烫、过冷、过甜、生冷食品等均应避免食用。

4.多吃荤食:研究发现,荤食中含有80%~90%的蛋白质,铜、铁、钙、锌的含量也高于其它蔬菜,脂溶性维生素A、K、E、D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这些都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蛋白质可以中和及消耗胃酸和胃蛋白酶,还能增加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溃疡病十分有利。

溃疡患者在进食荤食时,还应辅食一些含水溶性维生素B、C等丰富的果汁,如苹果汁、桔子汁等,这样既补充了维生素,又有利于荤食成分的充分吸收,起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用。

5.远离烟酒:吸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使胃防御机能下降。

酒精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多,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黏膜损伤,并使溃疡愈合减慢,甚至进一步加重溃疡病变。

故溃疡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

6.慎用药物:慎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已被证实可作用于胃黏膜局部,引起程度不同的胃黏膜糜烂,其致病原理是通过氢离子的反弥散。

当前,有些中老年人为了降低血黏稠度并预防血栓形成,长年累月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虽系小剂量也已有胃出血的病例报告。

因此,溃疡患者应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即使因病情需要服用时,也应减量,或饭后服用。

7.经常洗手: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溃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目前已经肯定经口传播是最重要的感染途径。

经口传播可源于水、食物和手。

但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水中的存活率很低,故而水不可能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因此,存在于食物和附着于手上的致病菌就成为了主要的传播根源。

美国印弟安纳大学的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食物与手相比较,似乎手的传播才是幽门螺杆菌的首要传播根源。

所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要素,首先应是加强对手的清洁,做到勤洗手,特别是注意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其次是重视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和未经冲洗干净的食物,并且要注意勤剪指甲和勤洗澡。

总之,讲究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对策。

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将勤洗手,勤剪指甲,讲究卫生作为大事来抓,形成良好生活方式,以消除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降低成年后慢性胃炎和溃疡的发病率。

8.药物治疗,预防复发: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

实践证明,合理选用药物,多可控制病情,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以后,即胃溃疡常规治疗2~6周以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规治疗2~4周以后,为预防复发,国内外医学专家主张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一个较长时间,最常用的是H2受体阻断剂。

其中最常用的是西咪替丁,每晚0.4克(2粒),维持至少半年,一般1~2年。

其次是硫糖铝,每晚1克,维持1年,或每日1~3克,分早、晚服维持半年~1年。

作者:医院胡献国

编辑:春雨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l/8204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