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隐痛,无放射,伴有纳差,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伴有尿黄、大便发白、结膜黄染症状,医院治疗,考虑“胆囊炎”,经抗炎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求诊,以“梗阻性黄疸”为诊断收入我科。 6年前因“直肠癌”在我院行“DIXON”手术,糖尿病病史4年余,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尚可。 全身皮肤黏膜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右上腹肋缘下胆囊区及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阳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数:4.^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40%,淋巴细胞百分比:17.50%,单核细胞百分比:7.1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70%,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0.30%,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3.^9/L,淋巴细胞数绝对值: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9/L,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9/L,红细胞数:3.^12/L,血红蛋白浓度:98g/L,红细胞压积:30.40%,红细胞平均体积:89.6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9.00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41.80fL,红细胞分布宽度CV值:13.20%,血小板数:.^9/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5.70fL,平均血小板体积:10.50fL,大型血小板比率:29.40%,血小板压积:0.27%,血型:BRh-D(阳性) 甲胎蛋白:1.98ng/ml,癌胚抗原:3.44ng/ml,糖类抗原:10.00U/ml,糖类抗原:5.90U/ml,糖类抗原:32.26U/ml 总胆红素:83.20umol/L,直接胆红素:61.20umol/L,间接胆红素:22.00umol/L,总蛋白:61.40g/L,白蛋白:36.50g/L,球蛋白:24.90g/L,白球比:1.5,谷丙转氨酶:.30U/L,谷草转氨酶:.00U/L,谷氨酰氨转移酶:5.00U/L,碱性磷酸酶:.00U/L,尿素氮:3.75mmol/L,肌酐:50.00umol/L,尿酸:.00umol/l,葡萄糖:7.25mmol/L,甘油三脂:1.47mmol/L,总胆固醇:5.52mmol/L,淀粉酶:19U/L,钾:3.66mmol/L,钠:.70mmol/L,氯:.60mmol/L,钙:2.16mmol/L 彩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分布均匀,肝内未见异常液性暗区及实性光团,肝内管系显示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0mm。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16mm,壁间段内可见低回声及高回声充填,后方声影不明显,范围约24mmx14mm。 胆囊:大小89mm×45mm,体积肿大,内透声差,呈均匀低回声。 胰腺:轮廓清晰,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主胰管扩张,内径约5mm,未见占位病变。 脾脏:厚30mm,实质回声均匀。 肾: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完整,肾内结构清晰,肾内未见明显实性光团和液性暗区。 结论:胆总管壁间段混合回声并全程扩张 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扩张 胆囊肿大并囊内沉积物 CT:1、十二指肠乳头区占位,考虑MT并胆道梗阻并胰管扩张,建议ERCP 2、双肺间质改变并右肺上叶肺大泡3、主动脉及冠脉钙化 4、胆囊增大5、胆囊内密度增高,考虑泥沙样结石或胆汁淤积 6、直肠癌术后改变 胃镜:食管正常 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炎 核磁:1.壶腹部异常信号,并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建议动态增强检查 2.胆囊增大 3.胆囊内信号欠均匀,考虑泥沙样结石或胆汁淤积 4.胰腺萎缩 5.左肾小囊肿 6.腹膜后小淋巴结 初步诊断: 1.梗阻性黄疸(壶腹周围癌) 2.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3.II型糖尿病 4.直肠癌术后 核磁平扫及增强图像 腹部CT平扫及增强 病理报告 手术名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标本 手术中照片 王贵红手术团队 手术结果 经过团队奋力拼搏,非常顺利地完成本次手术,历时4小时30分,术中切除5个器官,3个吻合口,放置2个引流管,出血量少,约ml。术后回普通病房。 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