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或胰源性消化性溃疡,发生于消化道的G细胞。90%的胃泌素瘤生于胰腺内,其余发生在十二指肠和胃窦部。 一、临床表现: 1.诊断有三要点:大量胃酸、胃液分泌;多发性溃疡;胰腺非B细胞瘤常伴腹泻。90%以上有溃疡病,溃疡最常见于十二指肠。 2.腹泻并有大量胃液及胃酸分泌。 3.溃疡病手术后复发。 4.溃疡病伴高钙血症。 5.多发溃疡或远端十二指肠、近端空肠溃疡,多发内分泌肿瘤Ⅰ型病人。 6.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 二、实验室检查 1.胃酸及胃液测定:空腹胃酸浓度超过15mmol/L,胃酸量超过ml。基础胃酸分泌量(BAO)与最大刺激后胃酸分泌量(MAO)比例大于0.6。 2.血浆胃泌素测定:胃泌素瘤时常在pg/ml以上,最高可达00pg/ml以上。如病情可疑而血浆胃泌素不高,可用激发试验。 三、影像学检查 1.钡餐造影:胃粘膜皱襞增厚,十二指肠扩张,粘膜水肿呈卵石路面样。常可见巨大,高位或多发溃疡。 2.B超和CT:可发现胰腺肿物,并了解有无肝或腹腔内转移。 3.SAG:可显示胰腺肿瘤有造影剂“染色”。 4.纤维胃镜可直视下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胰腺外肿瘤约20%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故内镜检查有助发现。 四、鉴别诊断:有时需和消化性溃疡鉴别。 胃泌素瘤多数为恶性,即或是良性,也需手术治疗。 一、手术切除 1.肿瘤切除术:单发肿瘤不足50%,且恶性倾向大,一般局部切除的机会较小。如行胰腺远侧大部分切除,术后血浆胃泌素测定降至正常,说明切除彻底,预后良好,否则溃疡病极易复发,再次发生并发症。 2.全胃切除术:将产生溃疡病的靶器官全部切除。这对防止溃疡复发是有效的手术,对大多数病人疗效肯定。 3.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应仔细观察胃酸变化和测定胃泌素,定期内镜随访溃疡的变化,一旦疗效不佳及时改作全胃切除术。 二、术前准备: 术前应将病人的血容量恢复至正常范围,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特别注意纠正低钾血症,并保持酸碱平衡。 三、药物治疗 如为恶性或病人不能耐受手术,可给予链脲霉素及制酸剂,常可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 全胃切除术效果良好。约50%病人术后生存至5年以上。#胃泌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s/8251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