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bdfyy999.com/m/
青竹中医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来源|青竹医社导读伤寒杂病论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伤寒论》中关于腹痛的论述散怖在六经每一辨治中,较为出名的有阳明证的三承气汤外,今期小编一文会介绍《伤寒论》里用以治疗阴证腹痛的另外五个汤证,附上辨证特点和医案,供大家临床参考,这五个方证分别是:桂枝加大黄汤证,四逆汤证,芍药甘草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理中汤证。

《伤寒论》

治疗阴证腹痛的五个汤证辨证要点

桂枝加大黄汤证-《伤寒论》第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便秘,腹部胀满,腹肌挛急紧张疼痛,脐两旁腹直肌外缘拒压者。

四逆汤证-《伤寒论》第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胃腹等处时痛,手足寒厥、全身疲劳乏力、或伴有嗜睡、萎靡不振、或阳虚发热、或呕吐。

芍药甘草汤证-《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治痛第一方,腹痛,或胁肋脘腹挛急疼痛,或伴四肢拘挛作痛,内外诸般痛症之属寒、热、虚、实诸种病机于血虚津伤所致的疼痛,此方均堪选用。

桂枝加芍药汤证-《伤寒论》第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便秘或鸭溏不畅,或腹软四肢,或食冷性饮食即疼痛、胃腹等处挛急疼痛者;属虚、属寒,症见腹满时痛,喜温喜压。

理中汤证-《伤寒论》第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腹泻,腹时痛,喜温喜压,或食冷性饮食即疼痛。

《伤寒论》阴证腹痛的

五个汤证的方解

桂枝加大黄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本方是桂枝倍芍药加大黄所组成,这是针对太阳病,因误下实邪结于阳明。方用大黄泻下攻积,以除腹痛,桂枝通阳发汗,以解肌表,白芍敛阴和营,甘草缓中调胃,二者相伍,尤能化阴止痛,生姜汁辛温调卫以助桂枝辛散卫分之表邪,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血,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效。故本方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兼通腑实的作用。

芍药甘草汤

组成: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理中汤

组成:人参、甘草(炒)、白术、干姜(炮),各三两。

: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四逆汤

组成: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中淡附片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为峻补元阳,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与附子合用,相得益彰,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炙甘草补脾阳,益肾阳,后天与先天互助,且调和药性以防姜附燥烈伤阴,尽显佐助佐制之能,以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之功。

桂枝加芍药汤证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

: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的药量而成,方用桂枝辛温通阳,炙甘草和姜枣,益气补脾和胃;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故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

阴证腹痛的临床验案

1.摘自《经方躬行录》:

杜某,女,34岁,奇村人。脘腹疼痛四年有余,短则二日、长则月余痛作一次,多由触冷感寒而起。服理中丸,有效时多,无效时少,家中虽常备此药,然疼痛终未远离。发作时剧烈难忍,上逆呕吐,持续一二时,当出现肠鸣、矢气,或大便后,疼痛减缓,乃至消失。疼痛休止后,饮食起居一如常往。今晨起早着凉,疼痛又作,服理中丸3粒,痛不见缓。时余在奇村分院坐诊,视其面色白中带青,舌淡红润,苔薄白腻。切其脉,沉缓有力。诊其腹,腹肌紧张,脐上动悸,脐左拒压。

观其脉症,此寒积腹痛也。理中丸为虚寒而设,寒积则非其所治。服之痛减者,寒邪暂去也;久服不愈者,积滞未下也。故当温下并行,刚柔相济。温下之方,余喜用桂枝加大黄汤、大黄附子汤。今患者呈挛急样痛,且腹中上逆,显系桂枝加大黄汤为妥。是方桂姜辛温以去其寒,大黄刚猛以荡其滞,芍草之柔以缓其急,面面顾及,正相宜也。拟:

桂枝10g,白芍20g,炙草6g,川军10g,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药后泻黏秽甚多,腹痛不再,脐左压痛消失。遂改用桂枝加芍药汤善后。半年后,杜陪友就诊,知疾未萌。

2.摘自《临证实验录》:

李某,女,52岁,高城村人。褐衣蔬食,家境不裕,体弱劳多,故常病焉。近又腹痛、呕吐五日,经用西药治疗不效,当日午后邀余出诊。患者裸卧于炕,被半遮,言热甚,五日未曾更衣。初疑阳明病胃家实,欲拟承气汤下之。细察之,非也。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形容憔悴少神,舌淡润滑无苔,而非面赤唇焦,舌燥苔黄;闻其声音低微,气息细弱,而非声高息粗;询知满腹疼痛,走窜不定,而非固定于脐周;痛剧时头汗淋漓,手足冷至肘膝,而非手足溅然汗出,热深厥深;脉象沉迟而弱,而非沉迟而滑;呕吐狼藉,口不苦,亦不渴。按迹循踪,皆非阳明之状。

《灵枢·五邪》云:“阳气不出,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患者本非松柏坚固之体,显无抗寒傲霜之力,寒邪直中,故而呕吐腹痛;阴乘阳位,格阳于外,故见假热之象。急宜温中回阳,降逆散寒,使春回大地,冰消冻解。

若从阳治,投以寒凉,势必雪上加霜,形成变证、坏证。拟四逆汤加味:

附子10g,干姜10g,炙草6g,党参15g,半夏10g,一剂进毕,便痛止厥回。改用理中丸以善后。

3.摘自《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医案

品某某,女,37岁,二十年来间断性胃脘痛牵及两胁,以饥饿时疼痛为甚,伴有嗳气、矢气、纳差,大便燥结,无返酸,呕吐或黑便史。每于情绪波动时即发病,本次发病已历三月余,西药治疗无效,不能坚持日常工作,乃于年8月1日住我院中医病房治疗。入院前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球部龛影。查慢性病容,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犯胃,治宜调和肝胃,给“溃疡合剂”(即加味芍药甘草汤:杭白芍15克,甘草30克,香附15克)治疗。

3剂后,痛减,精神爽,但仍觉胃脘两胁胀满不舒,窜及后背,乃于合剂中加苏梗6克,沉香6克,继服3剂。药后腹满明显减轻,嗳气已不明显,乃继给“溃疡合剂”治疗,共住院21天。出院时诸症皆消,纳佳,二便调,苔退,脉缓和。嘱出院后继服“溃疡合剂”巩固疗效。出院后半月余复查钡餐,十二指肠球部之龛影消失,溃疡病完全治愈,已恢复正常工作。全疗程一个半月。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直接阅读)▼御用客服▼版权申明整理/紫石英排版/紫石英校对/青竹学术部本文由青竹医社原创出品,部分内容参考《经方躬行录》,《临证实验录》,《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临床验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文章,请联系客服()进行授权转载。转载文章格式要求,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10万稿酬等你来拿分享,在看,点赞,三连支持一下哦!英石不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f/8245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