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过程

在三氧自体血疗法出现之前,Payr和Aubourg尝试将02-03混合气注入直肠-结肠中。此方法现已广泛使用于欧洲。在俄罗斯,古巴和一些国家也使用了此方法,并且由于其低价,使用时也无直肠对药剂的厌恶感的产生。

概述

直肠吹入三氧是一种系统性治疗路径。三氧迅速的在肠道中与腔内物质溶解,粘蛋白和具有抗氧化的分泌产物也会与三氧反应,生成活性氧和脂质类过氧化产物。上述的化合物将穿透肌肉粘膜并进入到静脉及淋巴微循环血管中。

因为这种无风险的非侵入性技术,通常将三氧直肠吹入疗法用于儿科、老年患者、大自血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疗法容易被接受,剂量也比较容易控制。

三氧是如何被肠粘膜吸收的

Knoch等()在兔子身上研究了进行直肠注入后静脉氧分压(PVO2)的改变。他们发现在直肠注入m1气体8-20分钟后,静脉氧分压值在结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分别比基础值大约增加%、%和%,50分钟后又回到基线值。氧气被吸收的结果并不令人惊奇,因为众所周知有几种或摄取或者由细菌菌群产生的气体(CO2、CH,、N2、H2、O2、H2S)都被部分吸收,甚至随着废气被排出体外。

由于不能直接测量静脉三氧分压值(PVO3),必须通过测定由臭氧产生的复合物来间接估计。三氧不能像氧气一样被动的吸收。动物实验显示三氧在包层腔内水中迅速分解,其中部分与粪便物质反应并被无数的抗氧化物所还原。通过与剩余物质、不被吸收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反应产生活性氧(ROS)(一些H2O2)和脂类氧化产物(LOPs)。前者的化合物,像氧气,穿过黏膜肌层(MM)并经淋巴和静脉毛细血管进入循环。

由于对三氧与包层腔内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复合物的吸收,直肠注入能够发挥局部和快速的全身效应。研究报道显示在运动员和老年受试者延长直肠注入可以导致红细胞中ATP和2,3-二磷酸甘油酸酯(2,3-DPG)的增加。

直肠吹入的效果如何起到全身治疗作用

对三氧与包层腔内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复合物的吸收,直肠注入能够发挥局部和快速的全身效应。

三氧具有一定局部效果,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a)生化效应:在研究证实直肠注气法(RI)上调大鼠肝和肾酶的抗氧化反应;

(b)杀菌效应;

(c)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d)通过对肠相关淋巴样组织的影响,改善肠道内皮细胞功能,重新平衡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

在过去的学术讨论中,三氧对呼吸道黏膜有快速和强烈的毒性作用,将直肠黏膜暴露于三氧是明智之举吗?

呼吸道膜由于只存在一层薄的液体覆盖,但肠黏膜拥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和一层厚的膜蛋白及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的水溶分泌物包裹着。在包层中含有比血浆更高浓度的抗氧化物质。然而这种粘膜层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肠壁上,所以为了减少毒性应合理的调整三氧剂量,给予粘膜层,抗氧化系统和直肠内皮细胞的自我调节。

1直肠注气法(RI)应该在排便后或者灌肠后操作,这时直肠壶腹是空的。病人必须侧卧并尽量放松。

2通常他/她更愿意亲自插入一次性的、涂润滑油的聚丙烯(一定不要使用橡胶管)导管(30-40cm长)。这是容易插入的,但不应该刺激蠕动。

3气体必须缓慢地、逐步地导入,每1-2分钟输入50-ml。如果太快,气体将被立即排出。

4如果我们开始用ml,根据病人耐受力缓慢逐渐加,我们就能获得流动惯性。这个容量能很容易被留住至少20-30分钟。

5为了避免气体快速排出,直肠注气法(RI)后病人在离开前应该至少休息15分钟,允许臭氧与包层管腔内含物反应。

参考浓度与剂量

1三氧的浓度对诱导局部或全身的效应是重要的,但是一般都同意三氧的浓度不能超过40ug/ml。

2这种浓度通常引发痉挛性疼痛,尤其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或者灌肠后应用,暗示将对局部肠道反射产生一个危险刺激。如果覆盖的粘液层被洗掉,高浓度三氧可以直接破坏肠上皮细胞,我们不应该忘记臭氧能够诱导突变的产生。因而,BocciV建议开始治疗时用3-5ug/ml,如果患者耐受性好的话可以缓慢加到30ug/ml。

3已经有记载在治疗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情况下,为达到止血的目的,臭氧浓度常用70–80ug/ml,但这可以引起细胞毒性损伤,是不可取的。

4根据三氧诱导耐受的观点,在2-3周内臭氧浓度达到30ug/ml看来是合理的。最高臭氧浓

度达到40ug/ml是否合适将依赖于病理类型、病人的耐受力和每日通过与其良好临床对照研究所获得的观察信息。治疗可以每日做或隔日进行。

儿童剂量和注意事项

儿童剂量全身应用方式,仅能用直肠方式。

三氧应用浓度取决于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病理治疗分级。

三氧体积用量取决于病人的年龄。

将直肠导管插入肛门括约肌内部(1-2)厘米进行吹入。

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病理治疗分级。

根据儿童的年龄分级

每五次改变一次剂量。第一年期间,15-20次为一循环周期,每4-5个月1循环。然后,将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第二年的周期频率。

病例分享

从庄严巍峨的故宫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他迈着轻快的步子,一路走一路看,美美地玩了一天。“自由自在走路的感觉,真好。一年多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畅快过!”虽然春寒料峭,但朱先生心里暖乎乎喜洋洋的。两个景点加起来,一共走了十多公里路,双腿竟然没有任何不适。兴奋之余,他激医院疼痛医学中心安建雄主任的电话,第一时间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是安主任用妙手创造了“奇迹”,让他快要坏死的髋关节“起死回生”,重新恢复了行走的能力!

安博士采用超声引导下三氧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图片来源:医院)

朱先生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图书文化公司,平时爱旅游,是圈内有名的“驴友”。在去年年初的一次全家旅行中,由于长时间的行走,髋部的酸痛几近让他跌倒,幸好身旁的儿子及时扶住了他。他髋关节的疼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他认为自己还年轻,刚43岁,或许是这段时间太过劳累而已,歇歇就好。然而这次的情况让他觉得没那么简单,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了。于是医院,医生建议他做一个髋关节的核磁共振,没想到结果竟出乎意料的残酷,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股骨头坏死,而且还是双侧!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发现的还算早,仍处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在世界上仍然是个难题。这个病一般有较为明确的病因,比如长期酗酒史,长期的服用激素史及外伤史等。而他正是长期为了生活,为了家里的妻儿老小,东奔西跑没日没夜地陪客户吃饭喝酒谈生意,才造成了今日的状况。当地医生告诉他,这个病除了做手术,换个股骨头外别无他法,但即使是最好的人工股骨头极限寿命也只有二十年,就算不考虑昂贵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费用,年仅43岁的他到了63岁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再换吗?到时候身体还能承受这么巨大的手术吗?他犹豫了,开始多方求医,去了医院,都被告知置换术是唯一的办法。

无奈、绝望、失落的情绪伴随他过了一天又一天。都说互联网是万能的,他就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解救的办法。终于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发现中国医科大学医院疼痛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带领团队十年经过研究,独创了三氧综合疗法,对早期的股骨头坏死能够起到缓解疼痛、延缓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的良好效果,已经被多家中央媒体及CCTV《科技之光》专题报道了。

医院都说除了手术别无它法的世界级难题股骨头坏死,安建雄主任真的有办法治好?半信半疑的他立即收拾行李,在儿子的陪伴下一起来到北京,在医院见到了安建雄博士。安主任详细的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确定为股骨头坏死后,安主任为患者耐心讲解了治疗的原理。通过与安建雄主任交流,他了解到,原来,炎症、水肿和缺血缺氧参与了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和中期的病理过程,在股骨头坏死坍陷前,这个过程多数是可逆的,因此,在股骨头坏死的中早期,完全可以通过控制炎症过程而达到病变股骨头的愈合。而且,安主任采用的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微创疗法,完全避免了置换手术留下难看的疤痕,或甚至造成左右腿长短不一等后遗症,不但是一种新技术,也是%的“绿色疗法”。朱先生入院当天,安主任就给予了他第一次三氧综合治疗(三氧大自血+直肠灌注+局部精准注射)。入院前,他每次只能勉强步行五六百米,经过两次治疗后,他自觉双腿轻松了很多,走一公里髋关节会有点轻微疼痛,但病情已经比入院之前好转了很多。

两周过去了,经过六次治疗,他感觉双腿明显轻松多了。虽然安建雄博士常常千叮万嘱他,尽量不要长时间行走,要注意保护髋关节。酷爱旅行的他还是按捺不住,跑到北京有名的景点旅游了一番。时光如梭,很快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束了。主管医生为他进行了医学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他的髋关节功能已基本恢复至正常人的水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安主任,我又能自由自在地走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来说不是梦!”朱先生幽默地说。

春节前夕,朱先生带着对疼痛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的祝福,平安出院返乡。

文章来源: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能痊愈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f/79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