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5岁,左上腹撞伤,局部疼痛,以“左上腹外伤”入院。入院后保守治疗,一般情况良好,入院第3天,活动时突然出现全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 1.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胃出血 B.肠穿孔 C.脾破裂 D.胰腺损伤 E.肝破裂 2.应采取的主要处理措施是: A.安置患者卧床休息 B.观察体温变化 C.手术抢救 D.通知禁食 E.安抚患者情绪 3.若对该患者行扩充血容量治疗时,首先应输入: A.5%葡萄糖溶液 B.平衡盐溶液 C.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溶液 E.全血 (4~5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2岁。因车祸撞伤腹部,诉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疑有外伤性肠穿孔。 4.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的体征是: A.腹式呼吸消失 B.腹膜刺激征 C.肠鸣音消失 D.移动性浊音阳性 E.高热、脉快、口渴 5.急诊护士采取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禁食、胃肠减压 B.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C.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D.肌内注射吗啡 E.做好手术前准备 (6~8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0岁,主诉空腹时有上腹痛,进食后可缓解,症状持续2个月余。秋冬季季节性发作3年,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6.本病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促胃液素 B.胃酸分泌增多 C.胃蛋白酶 D.胆汁反流 E.自身免疫因素 7.本病的主要致病菌是: A.溶血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幽门螺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球菌 8.治疗本病采用三(四)联疗法,主要目的是: A.保护胃黏膜 B.促进溃疡面愈合 C.减少胃酸分泌 D.杀灭幽门螺杆菌 E.促进胃蠕动 (9~10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9岁。十二指肠溃疡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6天在进食后20分钟出现上腹部不适,心悸,晕倒在床边,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9.该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是: A.晚期倾倒综合征 B.早期倾倒综合征 C.低血糖 D.吻合口梗阻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10.对该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立刻采取平卧位 B.少量多餐,温度适合的饮食 C.即刻给患者补充糖分 D.暂时限制饮水 E.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 答案解析 1.C。解析:该患者有内出血表现,提示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可排除肝破裂、胰腺破裂;受伤部位和疼痛部位均在左上腹,故为脾破裂的可能性最大。 2.C。解析:脾破裂需要立即手术。 3.B。解析: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补液时通常先输入扩容迅速的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再输入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 4.B。解析:肠穿孔时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 5.D。解析:急腹症患者应禁饮食,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性,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未明确诊断前禁止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止服用泻药、灌肠,防止病情加重。应进行腹腔穿刺,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有助于诊断。 6.B。解析: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胃酸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7.C。解析: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8.D。解析:联合治疗的目的是根除Hp。 9.B。解析: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病人以循环系统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该患者的表现符合早期倾倒综合征的特点。 10.C。解析:早期倾倒综合征多是因餐后大量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致肠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样多肽、血管活性肽、神经紧张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加上渗透压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移入肠腔,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和胃肠道症状。 应指导病人通过饮食加以调整,即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宜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用餐时限制饮水喝汤;进餐后平卧20分钟。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到1年内能逐渐自愈。极少数症状严重而持久的病人需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hl/8218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