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1/6298359.html 十人九胃,饮食不规律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肠胃问题,轻度的肠胃问题如果不加重视,经常容易拖成消化性溃疡,甚至发生癌变。一般来说,发展成溃疡后,持续性的胃痛、甚至是呕血和黑便,都能让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消化性溃疡属于慢性疾病,病程绵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有道是对症才能下药,今天和大家科普一下消化性溃疡!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其中胃,十二指肠最为常见,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胃酸有关吗? 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即“无酸不溃疡”。 胃酸增高不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唯一机制,但是一定水平的胃酸是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必要条件,最大胃酸排泌量小于12~15mmol/h的人,极少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用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和抗酸剂等,抑酸或中和胃酸治疗,能够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 所以,胃酸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吗? 临床资料表明,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均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Hp破坏胃黏膜屏障(“屋顶”),致使氢离子反向弥散(“漏雨”)到胃黏膜,即“屋漏学说”。 根除Hp,修复“屋顶”,可以显著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 我国属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自然人群的感染率为40%~60%。 Hp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为60%~70%, 在胃溃疡为70%~80%, 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部为80%~%。 该菌的传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经过口-粪或口-口途径传播。 但HP感染者中仅15%发生消化性溃疡,说明除了细菌能力,遗传易感性及生活饮食习惯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消化性溃疡有遗传性吗? 遗传因素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消化性溃疡与血型有关吗? O型血的人群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其他血型者高35%左右。 哪些药物会引起消化性溃疡? 有些药物会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患者中有10%~25%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诱发消化性溃疡或可使既往有溃疡病史的患者病情加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服用NSAIDs和阿司匹林的人群中,15%~30%可患消化性溃疡。 NSAIDs和阿司匹林使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6倍,而老年人中消化性溃疡病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约25%与NSAIDs和阿司匹林有关。 有哪些因素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1、精神因素负面情绪,比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会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明显升高,精神因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减弱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从而导致溃疡。 2、应激因素大手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脑外伤等)、全身性感染等应激状态,特别是休克引起的低血流灌注,均能减少胃壁的血流,发生应激性溃疡。 3、饮食习惯暴饮暴食,进食无规律,喜欢腌、熏、烤、辛辣刺激食物,进食蔬菜和水果较少; 抽烟和酗酒: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炎、胃溃疡形成; 乙醇具有的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及黏膜出血。 4、十二指肠-胃反流。上消化道动力异常、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胃毕-II式术后、十二指肠远端梗阻,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和胰液反流入胃,其中的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 消化性溃疡会癌变吗? 胃溃疡癌变至今仍是个争论的问题。一般估计,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不过2%~5%,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引起癌变。 反复发作的胃溃疡目前已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一般来讲,发生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中医的辨证施治 中医一般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于“胃脘痛”范畴,其病机是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饮食所伤,损及脾胃,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正如虞抟《医学正传》所说:“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积而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 痰、瘀、气、火搏结,脉络痹阻,使脾胃从功能损伤演变为器质性破坏而成溃疡。 01 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窜及两胁,遇情志不畅时加重,嘈杂,嗳气频作,反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0g,枳壳10g。 02 脾胃虚弱证 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泛吐清水,纳呆食少,便溏腹泻,舌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10g,饴糖30g。 03 脾胃湿热证 胃脘灼热疼痛,身重困倦,口干口黏,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 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止痛 方剂:连朴饮加减 组成:黄连5g,厚朴10g,石菖蒲10g,半夏10g,淡豆豉15g,栀子10g。 04 肝胃郁热证 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胸胁胀满,泛酸,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胃泄热,疏肝理气 方剂: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组成:陈皮10g,青皮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5g,浙贝母10g,黄连5g。 05 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纳呆干呕,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养阴益胃 方剂:益胃汤加减。 组成: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 06 胃络瘀阻证 胃脘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口干不欲饮,可见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组成:生蒲黄10g,五灵脂15g,丹参15g,檀香5g,砂仁(后下)10g。 中医治病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个体病情不同,用药处方及效果天差地别,使用前先咨询医师!!养病如养虎,一定不要轻视,有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by/821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