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海名医,医院 我的名字叫息肉 其实我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 医生就按我们生长的部位给我们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我长得很慢 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我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我们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我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我! 我真是癌的近亲 您看,我惹的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 说我是癌症的近亲 恰如其分 但我们所有家族成员并非都会变癌,在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奥秘。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 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 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切除我很简单 既然我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我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我会死灰复燃 你要定期复查 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所以,你即使切了我,还要定期复查。 医院门诊专家 ·吴叔明·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上海消化学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委员 门诊时间:每月不定期来诊一次 擅长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各类胰腺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尤其专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 ·宋国强· 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医院著名胃肠病专家 门诊时间:每周二、四、五全天、周六上午 擅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细菌性痢疾等常见性、多发性、疑难性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直肠癌等内科肿瘤疾病的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曹剑凡· 上海仁济医疗集团特聘专家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咨询委委员 常熟市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消化内科学组组长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擅长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胃内窥镜诊疗技术。 天下常熟联合医院每周四《养生专栏》◇◆◇往期文章精选◇◆◇ 医院了解一下? 冬病夏治怎么治? 疼痛?不要忍! …… 在留言区写下你想了解的更多内容 养生小课堂为你备课!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