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三篇了,狗哥要给大家讲讲人体里的“搅拌机”——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胃的结构

胃的消化

胃黏膜屏障

上篇文章讲了口腔是对食物的预处理,食道有序地把食团推入胃中,胃容纳食物并进行搅拌:

就像:

当然夸张了。

我们首先来看看胃到底长什么样子:

食管与胃上部相连处叫贲门;

胃的命名和人的惯性思维不太一样;比如贲门处的水平线的上部叫胃底,但胃底是在位置上来说,在胃的上部,而非胃的底部;

为什么上部会叫“胃底”呢?

其实是因为在人发育过程中因重力作用逆时针旋转90度;

这样看,你就能理解了:

胃下坠的地方有一个胃角,胃角为界做一条切线,叫角切迹;

角切迹与贲门水平线这个中间区域叫胃体;

角切迹与十二指肠围成的区域叫胃窦;

(胃体炎和胃窦炎是不一样的哦)

不仅仅是解剖位置上的不同,胃窦和胃体的功能也不同:

其中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胃酸和内因子;

幽门腺分泌的粘液为碱性粘液;

---------------终于结束,讲讲胃的消化----------

胃的消化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的过程:

胃蛋白酶原+胃酸→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把大的蛋白质分子降解成多肽,将二三肽降解成氨基酸;这是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没有消化作用;

胃里面的胃液酸性是极强的,PH=0.5-1.5;大家常用的食醋PH值为4.0左右;

除了激活胃蛋白酶原,胃酸还有其他作用:

使蛋白变性

杀死绝大部分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使钙和铁离子化,促进小肠对其吸收

机械性消化种类和形式较多;有三种:

一::胃变大,容纳食物:理解成“吹气球”;

二::胃由大变小,挤压食物,从而也帮助胃的排空:理解成用手揉压气球;

三::开始于胃的中部,进一步挤压食物,把食糜推入十二指肠;

用图来解释一下蠕动:

胃的机械性消化,主要的作用是容纳食物,将食团不断的混合、挤压,把食物混合成,再通过蠕动一点点地推入十二指肠;

一点点地推入十二指肠,能够让食糜和小肠的消化时间更长,效果更彻底;

想了想真是神奇的人体~

别往回看,我们测一下:

----------胃酸那么酸,我咋不会痛-------

胃酸那么酸,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但如果胃酸直接接触细胞,也会破坏细胞结构,损伤黏膜组织;

神奇的人体有一套保护胃黏膜的机制,叫胃黏膜屏障:

胃腔里是胃酸,PH=0.5-1.5;

黏膜上皮细胞上面有一层黏液层,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层;能使接触到的胃酸PH逐级递增,对上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更新速度较快,约2-3天更换一次;如果上皮细胞受损,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会增加。

上皮细胞的下部是毛细血管,为上皮细胞提供营养,而且把代谢废物排出;

毛细血管的健康血液循环对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黏膜屏障是比较完整的。有些因素容易对胃黏膜产生有害因素:

酒精、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非甾体药物(如阿莫西林)

精神波动大

狗哥着重讲一下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黏膜的损伤。

本来胃酸对大部分的细菌都有杀死的作用,但是有一种菌可以根植在我们的胃窦处;这种菌就叫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因为胃窦处分泌碱性粘液,PH值较低,HP就根植在这个部位。

HP长这个样子

HP,长都就很有特点,主要在于这个异化鞭毛,能够植入于胃窦处的黏膜中,HP产生尿素酶,从而分解黏液;

如果HP感染时间较早,且活跃度较高,对黏液分解强度越大,胃酸更容易接触到上皮细胞,引起黏膜损伤,长期如此就容易出现胃溃疡等系列胃黏膜病变;

最近有人给狗哥做了个雕塑,简直像极了,大家看看像不像~

下一篇我们讲解非甾体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和胃病的基础知识;

欢迎大家分享文章~









































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28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