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片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博士、教授,硕士导师、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炎性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厦门分会副主委、厦门市外科学会常委、民革集美总支主委、集美区政协委员;擅长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精准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射频消融、腹腔镜胃癌、肠癌根治等疑难手术。

每挽救一位患者的性命

都感觉自己上了一层台阶

  年是周立新披上白大褂的第一年,到现在,27年过去了,周立新仍然记得他刚刚披上白大褂时的激动心情。“每挽救一位患者的性命,都感觉自己上了一层台阶。”在医学的象牙塔,周立新身怀白衣梦,没有停止向上的脚步。

受父母影响

从小立志从医

  周立新的父母都是医生。周立新小时候,由于父母经常要值班,因此,他的童年很多时候是在医学院的大院里度过的。

  初中时,他曾跑到解剖教研室里去看医生做解剖实验。对模型、尸体等都很有兴趣。

  读高中时,周立新就掌握了一门医生的技艺———打手术结。“看到父母能治好周围人的病,我感觉很有成就感,所以,我也从小就立志当医生。”那时候的周立新常常在课余时间把家里的医学书籍翻出来仔细阅读。等到高考完填报志愿,周立新的志愿表上也都是医学专业,后来他顺利进入了牡丹江医学院,开始了学医之路。

深耕医学

不断突破自我

  大学毕业后,周立新来到牡丹医院普外科工作,继承父亲的衣钵。难能可贵的是,许多“菜鸟”医生遇到的问题,在周立新做起来,都能很快上手,完成得很到位。

  毕业仅仅三年,周立新就开始主刀切除甲状腺、胃大部的手术。31岁的时候,周立新还是一名主治医师,就能够独立完成普外科里复杂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做普外科医生,风险比较大,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周立新告诉记者,身边有一些大学同学,在面对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大出血等危重病人时,顶不住压力,转专业了。尽管压力大,周立新还是顶住了压力,继续在普外科工作。渐渐地,普外科里常规的技术和手术技能都被他掌握了。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更上一层楼:“我这一辈子做一回医生,就希望能够攀登高峰,就像篮球运动员都希望去NBA一样。有梦想,还想去突破。”

博士期间

参与创造医学奇迹

  怀着这样的梦想,年,周医院进修,年考到华西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时,常常24小时甚至48小时不睡觉。”经过“魔鬼训练”的周立新,肝胆疾病治疗水平快速提高。

  在华西读博期间,因为课题需要,周立新要完成大鼠肝移植手术,地瓜那么大的白鼠,肝脏只有3厘米长,血管、胆管用肉眼看很细微,而大鼠的门静脉直径更是只有1.5毫米左右。“只能用比头发还细的针线来缝合,都是在手术放大镜(4倍-8倍)下完成。”但是经过半年的练习,周立新掌握了这项技术。

  更值得一提的是,读博期间,周立新参与完成了全世界第二例、中国首例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患者邓华(化名)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由于两个姐姐都比较瘦小,一个人的肝脏无法完成肝移植手术。因此,手术取了两个姐姐各一半的肝脏,拼成一个大的肝脏,移植到邓华身上。“血管、胆道要吻合,把两个肝拼接在一起就很难,两个人的肝脏本来就不一样。而且还要尽可能快地缝合,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手术进行了15个小时,很成功,术后邓华和两个姐姐都很好,周立新参与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科室建设:肝胆胰腺手术频获患者点赞   年,周立新医院。刚来的时候,二院的普外科复杂的肝胆胰腺手术几乎是空白。周立新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的二院已经能开展精准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单独肝尾状叶切除、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腔镜肝脏和脾切除等高难度手术,还在厦门最早成功开展了甲状腺射频消融的手术,并独创超声引导下无切口皮内缝扎的方法来治疗静脉曲张,微创、美观、安全,诸多患者点赞。   今年1月,二院正式成立肝胆外科。不仅厦门患者,来自温州、秦皇岛甚至黑龙江的患者,都来到二院肝胆外科就诊。前段时间,一位百岁老人来到肝胆外科,病情危急。“老人家胆管、胆囊里都有结石,而且胆道感染,不及时治疗就会休克死亡。”局部麻醉后,周立新为老人做了保胆取石、置管引流手术,现在老人恢复得很好。   “过去,是请别人来做手术,现在开始我们走出去帮别人做手术。”周立新说。作者

通讯员:李晓兰

编辑:周详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17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