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8974.html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

仅用于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1.唾液:由大唾液腺(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无色,无味、近于中性。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其中水分占99%,其余成分主要有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

唾液的主要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

②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冲淡并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③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④排泄功能,主要排出进入体内的重金等。

2.胃液:胃液是由胃黏膜的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分泌的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为1.5~2.5L。除水外,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和无机盐等。

胃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③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胃酸进入小肠内可促使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细菌的生长繁殖。但若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则有侵浊作用,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胃蛋白酶原以酶原的形式分泌,没有活性。胃蛋白酶原主要在盐酸作用下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是把蛋白质分解为胨、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胃蛋白酶只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才保持活性,当pH5时,胃蛋白酶即失活。

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使维生素B12免遭小肠中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当内因子缺乏时(如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维生素B12吸收障碍,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黏液是由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胃底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黏液具有较高的黏滞性,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约0.5mm的凝胶层,其内还含有大量的HCO3-。两者联合作用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该屏障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3.胰液:胰腺的外分泌物称胰液。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等渗液体,成人每日的分泌量为1~2L,PH为7.8~8.4。其成分除水外,还主要有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

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同时提供消化酶所需的pH环境。胰液的有机物主要是各种消化酶: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胰蛋白酶原是由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并能激活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可分解蛋白质,两者的共同作用可把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由于胰液中含有三大营养素的消化酶,所以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4.胆汁:胆汁是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经肝管贮存于胆囊之中,消化时再排至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量-ml。胆汁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由肝细胞直接分泌的胆汁(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弱碱性;在胆囊内贮存的胆汁(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并因碳酸氢盐被吸收而呈弱酸性。

胆汁的成分除水和无机盐外,还有胆盐(胆汁酸盐)、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等。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其中胆盐是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胆色素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决定胆汁的颜色。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若胆固醇过多,或胆盐合成减少时,胆固醇就容易沉积下来,这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胆汁的作用:

①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等能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可使脂肪裂解为脂肪微滴,从而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②肠腔中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③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④利胆作用,胆盐本身通过肠-肝循环,剌激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5.小肠液:小肠液是由小肠腺所分泌的,弱碱性。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L。小肠液的成分主要有水、电解质和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大量的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其中的黏液有保护、润滑作用。

6.大肠液:大肠液是由大肠黏膜表面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物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源于其中的黏液蛋白,它能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细菌能分解食物残渣中营养成分供自己利用,并产生分解产物。其中某些成分有一定的毒性,可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解毒。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它们在肠内吸收,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因此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的细菌,造成维生素B、维生素K的缺乏。

排便

粪便的排出过程是一个神经反射,称排便反射。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剌激了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这时,通过盆神经的传出冲动增加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平滑肌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也发生收缩,使腹内压增高,协助排便。

吸收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是不同的,食物在口腔、食管内是基本不吸收的,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蛋白质经消化后吸收入血液,而脂肪在消化后大多须由胆盐帮助进入淋巴而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l/8231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