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草汤(忘忧汤)《伤寒论》

一)、条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汤。

二)、组成:甘草二两。

三)、方解

甘草性味平和,味甘甜,缓解急迫证。原南阳本称本方速效,命名为忘忧汤。

其主治如下:治疗诸急痛,眼睛红肿,前阴痛或是痒,又可以用于烫火伤外洗。

四)、临床运用

1、咽喉疼痛。

2、缓急急迫症状(胃肠痉挛疼痛,哮喘,尿频,冲气上逆等)

4、治疗咳嗽

5、治疗阴痒,阴肿痛。

6、水火烫伤

7、口腔溃疡,或是其他处溃疡。

8、痔疮或是脱肛外敷。

五)、用量6克--30克,煎水内服,或是煎汤外敷。

六)、注意事项:

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高血压,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因此,久服应配合利水药。还可导致低血钾,对于低钾麻痹不应长期使用。临床也有利用甘草的抗利尿作用而将该药用于尿崩症的(辽宁中医杂志,;2:48)。刘寿永认为治疗阳痿不能用甘草,因为甘草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辽宁中医杂志,;5:45)。另外,甘草汤中所用多为生甘草,炙品则效力缓慢。治疗咽喉病可采用慢慢呷服,以便药物与病灶充分接触,增强局部治疗作用。

七):附方

1、甘草汤:老人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腹痛不止。甘草1两(切,熬),生姜1两(刮出皮,切),乌豆1合。以水1升,煎取7合,去滓,空心服之。不过3日服愈。《养老奉亲》

2、甘草汤:夏月暴下热痢。甘草(炙,锉)半两,生姜(切)1分,生蜜1合。用浆水5合,同煎至4合,去滓,空心温分2服。《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3、甘草汤:伤寒呃不止。甘草3两,橘皮1升。水5升,煮取3升,分服,日三次,取瘥。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注解:甘草缓急,橘皮止呕。

4、甘草汤:附骨痈。甘草(炙)2两,露蜂房1两。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以故帛2片浸汤中,更互洗疮上,日2-3次。《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注解:甘草温中益气,蜂房攻毒。

5、甘草汤: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甘草(炙)2寸,乌梅肉(微炒)5枚,诃黎勒(煨,用皮)5枚。上锉。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分温2服。《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十便良方》

6、甘草汤:妊娠卒下血;胎动不安,或连腰痛。甘草(炙令赤)1两,阿胶(炙令燥)1两,生干地黄(焙)半两。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千金》卷十六:甘草

7、甘草汤:妇人阴疮。甘草1两(生用),干漆1两,黄芩2两,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2两,当归2两,龟甲5两。以水7升,煎至3升,去滓,以绵蘸汤塌疮处。日3次。《圣惠》卷七十三

8、甘草汤:瘭疽浸淫,欲作未成,如桃核,或如鸡子,赤肿焮热。甘草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黄连1两,当归1两,川芒消3两。上锉细。以水6升,煮至3升,去滓,还铛中,纳芒消令小沸,将帛于药汁中浸,以搨肿上。数用之效。《圣惠》卷六十二

注解:疮疡必须是红肿热痛阳热性疮疡。

八)、医案

1、脘腹痛(十二指肠溃疡)

赵亚东医案:王某,男,25岁,年10月4日入院。经常空腹时或晚间上腹部疼痛,饭后感到舒适。经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医院,采用西皮氏疗法并配合食饵疗法、奴佛卡因内服等,治疗70余天,仅上腹部疼痛及吐酸、吐饭减轻而出院。出院3个月,因胃痛、吐酸、吐饭逐渐加重而再次入院。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上腹部有较明显的压痛,肝脾未扪及,……钡餐检查:仍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采用甘草汤毫升,饭前空腹时服,每日3次,并用2%奴佛卡因20毫升,每日3次内服。

治疗40天后,钡餐复查,溃疡愈合,于11月24日出院。

2、阴部肿痛

50瘀岁妇人,接受妇科治疗,由于药液强烈刺激,引起阴部肿胀糜烂,疼痛剧烈,难以忍耐。用甘草汤湿敷,疼痛只刻停止,溃疡也治愈。《汤本求真《临床运用汉方解说》)。

二,、葱豉汤《肘后方》

一)、主治: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流清涕,口不干,口不咳,咽喉不痛,舌质白,舌苔白,脉浮紧)

二)、组成:葱白3枚豉6克。用水毫升,煮取毫升,顿服取汗。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三)、方解

本方所治乃风寒表实轻证。方中以葱白辛温通阳,疏达肌表以散风寒为主药,辅以淡豆豉之辛甘以宣散解表,所以葱豉合用,有通阳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

四)、临床运用

风寒感冒轻症

五)、加减变化

1、无汗恶寒身体痛加麻黄,葛根

2、咳嗽加杏仁,前胡

3、干呕加橘皮生姜

4、饮食积滞加神曲,紫苏叶。

5、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汤附方:

1、葱豉汤:妊娠伤寒头痛。豉1合,葱白1握(去须,切),生姜1两(切)。上以水1大盏,煮至6分,去滓,分2服。《圣济总录》卷一九○

2、适宜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心烦者。连须葱白30克,淡豆鼓10克,生姜3片,黄酒约30克。:将连须葱白、淡豆政、生姜加水克煎煮后,再加黄酒30克煎煮,服后盖被出汗。《保健药膳》葱豉汤

注解:药煎煮好后,喝药时加黄酒,对酒精过敏者不适应。

六):注意事项

风热感冒不适应,表现为:发热不恶寒或是恶寒轻,舌质红,舌苔黄燥,口干,口苦,喜欢喜冷水,流黄鼻涕者。

七)、葱豉汤加味

1、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鲜葱白3~5枚苦桔梗3~4.5克焦山栀6~9克淡豆豉9~15克苏薄荷3~4.5克青连翘4.5~6克生甘草2~2.5克鲜淡竹叶30片。《重订通俗伤寒论》

2、葱豉葛根汤: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鲜葱白2枚,淡豆豉3钱,生葛根1钱半。《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三、三豆饮《世医得效方》

一)、主治:活血解毒。治天行疹痘;亦可用作预防。

二)、组成:绿豆12g赤豆12g黑鲁豆12g生甘草9g。

三)、方解

(1)黑豆: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本品尚有润肾燥而止盗汗,补肾虚而止遗尿之功。

(2)绿豆:性味甘、平、入心、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药性三字经》谓本品“通行十二经”“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消毒"。

(3)赤小豆:又名赤豆、红饭豆。本品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肠二经。功能利水除湿,止痒,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古人有“久食瘦人”之说。

本方药性平和,味甘而淡,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具有滋养之功,但滋而无滞;虽清热解毒,但清而不伐。全方清中寓补,补中寓清,若能灵活加减,除疮毒、痘疹之外,还可用于因风、热、燥、火等阳邪为患,导致伤津耗液之燥热等证;更适用于脏腑功能失调如内脏津亏,或脏腑燥热伤阴之证,如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肺虚燥热、肺胃郁热、肝虚不眠等方面。经多年广泛运用于临床,灵活加减,疗效颇佳。

四)、临床运用

1、疏风解表,加桑叶、薄荷;清热解毒,加金银花、连翘;泻火解毒,加黄芩、栀子、生石膏;破滞去癖,加枳实、焦山楂;清咽利膈,加牛蒡子、桔梗;宣肺止咳,加杏仁、贝母、枳壳;宣透痘疹,加蝉蜕、芫荽、香菌脚;祛风止痒,加僵蚕、蝉蜕、刺蒺藜;清热消肿,加玄参、夏枯草;清心除烦,加竹茹、灯心草、栀子;养阴润燥,加麦冬、沙参、枸杞子、五味子;养肝润燥,加乌梅、冰糖;补益脾肺,加山药、莲子、薏苡仁;补脾养阴,加太子参、乌梅、山药。上列各组药物,视病情需要可选择一二组加入。

2、名医戴丽三运用本方经验

(1)表邪外束,肺胃部热,发热,咳嗽,头身疼痛,舌红,苔薄黄或薄白少津,脉浮数,证属风热袭肺,肺气不降,(如支周感染等)治宜疏散风热,降逆止咳,方用枳实三豆银翘散(枳实、黑豆、绿豆、淡豆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贝母、苇根)。

(2)大头瘟,风湿犯肺,三阳经郁热,致颜面漫肿发红,头痛寒热、脉数,舌红,治宜清热泻火,疏风解毒。用三豆汤加味(黑豆、绿豆、赤小豆、淡豆豉、生石膏、桑叶、金银花、连翘、紫草、焦山楂、僵蚕、蝉蜕、淡竹叶)。

(3)痄腮一般由风温病毒所致者,症见发热,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疼痛,拒按,舌红,脉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三豆饮加味(黑豆、绿豆、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夏枯花、僵蚕、板蓝根)。

(4)小儿高热惊风:症由高热伤津,肝失濡养,热极生风所致者,用黑豆、绿豆、淡豆豉加钩藤、僵蚕、蝉蜕、竹茹。

(5)小儿遗尿,属肝旺脾虚者:用黑豆、绿豆、扁豆、怀山药、莲子、乌梅、冰糖。

(6)多发性疖疮,属风火湿热者: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黑豆、绿豆、赤小豆、桑叶、荆芥、金银花、连翘、僵蚕、牛蒡子、蝉蜕、甘草。

(7)预防流感:可用黑豆、绿豆、淡豆豉、桑叶、乌梅、金银花、连翘、冰糖。

(8)药物过敏,或药物中毒:用黑豆、绿豆、赤小豆、防风、甘草冶之。

五)、禁忌

1、豆类不易消化,易引起腹胀,因此煮此汤前最后先将豆子浸泡2个小时,将豆煮烂,用豆汤代茶饮,(可不用食用豆子)。

2、绿豆性寒,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3、大便溏泄或日排便次数多,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舌苔厚腻,则不宜饮用此汤。

4、此汤不可隔夜食用。

戴丽三医案:

杨××,女,二十一岁。

发热三日,头胀痛,继之头面漫肿,颜面灼热疼痛。舌红少津,苔薄白粉刺,脉数。口臭,便秘。西医诊为颜面丹毒,转中医诊治。证系风温犯肺.三阳经鬱热,肺胃气机阻滞,表里俱热。治以清热解毒,宜疏通气机为主。方用三豆合升降散。

处方:红饭豆15克黑豆20克绿豆30克僵蚕15克蝉蜕10克薑黄10克大黄6克桑叶10克紫草6克二诊:上方服二剂,便通,头面肿势渐消,热减退。

方用三豆汤加味。处方:红饭豆15克黑豆20克绿豆30克紫草6克焦查3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僵蚕10克

三诊:上方服二剂,颜面肿势全消,且脱皮屑。此时出现虚烦不眠,苔粉刺已退,转现舌红少津。用三豆汤合温胆汤加山萸肉15克、乌梅15克、桑叶15克,调治而愈。

李××,女,四十一岁。

潮热,失眠,动则自汗,手足心灼热,已一年馀。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遂转服中药。察其脉细数,舌润无苔。诊为心阴虚损,肝阴不足。用三豆汤合生脉散加味。

处方:扁豆15克黑豆20克绿豆30克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枣皮15克桔络6克乌梅15克(冰糖少许为引)

张××,男,四十一岁。

发热39度,已三日,左下肢膝关节以下红肿灼热疼痛,逐渐向下蔓延至足背,行走不便。西医诊断为急性蜂窝组织炎,转服中药治疗。察舌红,答黄厚腻,脉弦数。全身酸困,尿短赤。诊为风湿外束,肺胃湿热。治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方用三豆汤加味。

处方:淡豆豉15克黑豆20克绿豆3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克枳实10克焦查30克僵蚕10克紫草10克桑叶15克白茅根10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热退,下肢红肿灼热疼痛大减.且能行走。继以三豆汤加驱风除湿剂。处方:红饭豆15克黑豆20克绿豆30克土伏苓15克苡仁30克蝉蜕10克独活6克赤芍15克织壳10克牛膝10克荆芥6克连翘15克川芎6克柴胡6克

三诊:上方服二剂,下肢红肿疼痛全止,病已减去七八。脉由弦数转缓。继用三仁汤合三豆汤祛湿解毒,调治而愈。

四、甘麦大枣汤《伤寒论》

一)、条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六条)

二)、组成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三)、方解

1、甘草,味甘甜,能缓急,益气补中。

2、小麦味甘性平,清热,除烦,止汗。

3、大枣味甜甘温,益气,养脾胃,生津,生血。

四)、临床运用

1、精神性疾病:紧张,失眠,焦虑,心情抑郁

2、痉挛性疾病:抽搐,癫痫,摇头,强直

3、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多动症,

4、妇科运用:月经前紧张,更期综合征引起的失眠,盗汗,心烦,无故哭泣;闭经,阴痒等病症。

五)、加减合方运用

1、甘麦大枣汤加酸枣仁汤治疗虚热出汗,失眠,心悸,舌红口干等症。

2、甘麦大枣汤加逍遥散,治疗气滞伴有紧张,抑郁,嗳气,打隔,脉弦细。

3、甘麦大枣汤加温胆汤治疗恐怖,胆小,多梦,做噩梦,出现幻觉,幻视等。

六)、医案

1、岳美中医案:医院诊一男子,年约30余,中等身材,黄白面色,因患精神病,曾两次去济南精神病院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其具有典型的悲伤欲哭,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似“巫婆拟神灵”的脏躁证,遂投以甘麦大枣汤。甘草9克,淮小麦9克,大枣6枚。药尽7剂而愈,追踪3年未发。(《岳美中医案集))年版)

2、王振录医案:张某某,女,31岁。年5月12日诊。咽中有物梗塞,咯之更甚,颈部郁胀,有压迫感,已有半年余,自疑为“食道癌”,曾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诊为慢性咽炎,服中西药,局部放血,症状不减。情志抑郁,呆滞,胸闷,纳差,泛恶,咽中粘液附着,时时咯吐,吐后稍舒,颈部稍红,水肿。舌淡无苔,脉弦。疏方:甘草、栀子、苏梗各15克,小麦50克,大枣10枚,百合30克,桔梗6克。

服5剂,胸闷除,饮食增。泛呕减,咽部无郁胀梗塞感。继服原方8剂,基本痊愈。追访3月,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19)

3、叶天士医案:某21岁。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故有自来也。调养灌溉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淮小麦9克,南枣肉1枚,炒白芍3克,柏子仁4.5克,茯神9克,炙草1.2克。(《临证指南医案》)

4、周意萍医案:李某,女,5岁。年7月28日初诊。患儿5周前曾发高热,体温达39.8_C,经治热虽退,但寐则汗出,初以前额汗出为多,渐至全身大汗涔涔,曾服当归六黄汤等罔效,睡眠不佳,且面黄消瘦,纳食不馨,口干心烦,神疲乏力,舌口少津,苔薄白,脉细微数。此系感受暑热,耗伤津气,心脾失其濡养,治拟益气健脾,滋阴养心,甘麦大枣汤加味:淮小麦、浮小麦各12克,朱茯神、太子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炒枣仁各6克,。炙甘草5克,大枣6枚。。

3剂后,盗汗显减,睡眠亦安,余症均有好转,前方有效,加生谷芽9克,续进4剂,病瘥。(浙江中医杂志;2:88)

邓文斌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92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