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的特征性结构是() A.横突肋凹B.横突 C.棘突较长D.横突孔 E.上、下关节突 D 解析:颈椎横突有孔称为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A、C项为胸椎特点,B、E项为颈椎、胸椎、腰椎共有结构。 2.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韧带是() A.胫侧副韧带B.腓侧副韧带 C.髌韧带D.前、后交叉韧带 E.腘斜韧带 D 解析: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3.通过膈食管裂孔的结构是() A.膈神经B.胸导管 C.内脏大神经D.迷走神经 E.内脏小神经 D 解析:膈食管裂孔位于第10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腔静脉孔在脉食通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 4.食管的第二个狭窄即中切牙的距离大约是() A.15cmB.35cm C.25cmD.40cm E.45cm C 解析:食管第一狭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距中切牙40cm。三处狭窄是食管内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5.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标志是() A.右主支气管B.声门裂 C.气管隆嵴D.前庭裂 E.膜壁 C 解析:气管隆嵴(偏左):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的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标志。 6.位于肾门处的结构是() A.肾盂B.肾大盏 C.肾小盏D.肾柱 E.输尿管 A 解析: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出入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肾蒂。肾蒂内结构自上而下依决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孟,前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门的体表投影:在腰背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7.由四层腹膜构成的结构是() A.小网膜B.小肠系膜 C.大网膜D.阐尾系膜 E.乙状结旸系膜 C 解析: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前两层起于胃大弯,是胃前、后面脏层腹膜的延续,当下垂至腹下部后反折向上形成后两层,再向后上包裹横结肠并与横结肠系膜相延续。 8.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主要韧带是() A.子宫骶韧带B.子宫阔韧带 C.子宫圆韧带D.子宫系膜 E.子宫主韧带 E 解析: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韧带,子宫主韧带是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韧带,子宫骶韧带与子宫圆韧带一起维持子宫前倾。 9.卵子受精常见的部位是() A.输卵管壶腹部B.输卵管漏斗部 C.输卵管峡部D.输卵管壁内部 E.输卵管子宫部 A 解析:输卵管壶腹部是精子与卵子受精之处,输卵管峡部是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 10.外耳门前方可摸到搏动的动脉是() A.舌动脉B.颞浅动脉 C.面动脉D.上颌动脉 E.甲状腺上动脉 B 解析: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处,位置表浅,可在此进行压迫止血。 11.下列属于腹主动脉发出的成对的脏支是() A.卵巢动脉B.脾动脉 C.膈下动脉D.膈上动脉 E.腹腔干 A 解析:腹主动脉发出的成对的脏支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2.下列属于肝门静脉属支的是() A.肾静脉B.肝静脉 C.卵巢静脉D.肠系膜下静脉 E.膀胱静脉 D 解析: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13.腹部不成对的淋巴干是() A.左腰干B.右腰干 C.左支气管纵隔干D.肠干 E.右支气管纵隔干 D 解析:肠干只有一条,由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而成。 14.沟通眼前房和眼后房的结构是() A.虹膜角膜角B.巩膜静脉窦 C.泪点D.瞳孔E.前房角 D 解析:虹膜将眼房分为较大的前房和较小的后房,二者借瞳孔相交通。 15.空气进入中耳鼓室要通过的结构是() A.外耳道B.内耳道 C.乳突小房D.鼻泪管 E.咽鼓管 E 解析: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鼓室与鼻咽部相连的结构是咽鼓管,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所以它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16.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幽门部B.胃体前壁 C.胃大弯D.贲门部E.胃底 A 解析:幽门部和胃小弯是胃溃疡和胃癌的好发部位。 17.属于脏胸膜的是() A.肺胸膜B.膈胸膜 C.纵隔胸膜D.肋胸膜 E.胸膜顶 A 解析: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脏胸膜与肺实质连接紧密,又称肺胸膜。 18.膀胱镜检查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是() A.输尿管B.膀胱三角 C.尿道内口D.输尿管间襞 E.膀胱襞 D 解析: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称输尿管间襞,膀胱镜下所见为——苍白带,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19.精囊腺的位置是() A.膀胱尖后方B.膀胱体后方 C.膀胱体前方D.膀胱底前方 E.膀胱底后方 E 解析:精囊腺又称精囊,椭圆形囊状器官,表面凹凸不平,位于膀胱底后方。 20.全身最粗大的脊神经是() A.正中神经B.尺神经 C.坐骨神经D.胫神经 E.股神经 C 解析:坐骨神经是全身直径最粗大、行程最长的神经。 21.损伤后可导致不能伸小腿、膝反射消失的神经是() A.坐骨神经B.胫神经 C.闭孔神经D.股神经 E.腓总神经 D 解析:股神经损伤表现: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减弱,同时出现足底皮肤感觉障碍。腓总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22.最及时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动情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B.尿液 C.血浆D.淋巴液 E.细胞内液 C 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血液可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微小变化,为维持稳态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系统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23.细胞膜去极化时,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B.泵转运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E.受体介导入胞 D 解析:细胞膜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为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4.红细胞发生叠连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B.红细胞数量减少 C.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D.血浆清蛋白和纤维蛋白增多 E.红细胞体积增大 A 解析:正常红细胞表面的N-乙酰神经氨酸带有负电荷而互相排斥不发生叠连,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红细胞叠连,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25.肝硬化患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白细胞数量减少 B.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 C.凝血因子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减弱 D.血中抗凝物质浓度增加 E.抗纤溶物质过度激活 B 解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肝功能减退,对合成凝血因子的原料消化、吸收不足,反又抑制凝血因子的生长与合成,故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26.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大幅度升高的时期被称为() A.等容舒张期B.等容收缩期 C.减慢射血期D.快速充盈期 E.心房收缩期 B 解析:等容收缩期心室肌进行等长收缩,室内压迅速上升,但容积不变。 27.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变量是() A.心率B.外周阻力 C.搏计量D.血管容量 E.动脉壁弹性 C 解析:一般生理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28.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人冲动增多时,引起的反射效应是() A.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 B.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 C.副交感舒血管纤维紧张性减弱 D.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减弱 E.肽类舒血管纤维紧张性减弱 D 解析: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 29.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期是() A.吸气初B.吸气中期 C.呼气初D.吸气末 E.呼气中期 D 解析:平静呼吸时,吸气初,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当低于大气压时,外界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体量的增加,肺内压也逐渐升高,至吸气末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气流便暂停。呼气时,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当高于大气压时,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量的减少,肺内压也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与大气压相等,气流再次暂停。 30.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 A.血液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B.组织温度降低 C.血红蛋白含量升高 D.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降低 E.血液PH降低 E 解析:当pH降低,升高,2,3-DPG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时,氧解离曲线右移,Hb对的亲和力降低。 31.消化道集团蠕动发生的部位是() A.大肠 B.胃底和胃体 C.十二指肠 D.空肠和回肠 E.食管 A 解析:在大肠有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通常开始于横结肠。 32.促胰液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小肠分泌大量黏液 B.降低胰液的pH C.促胰腺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 D.抑制缩胆囊素的作用 E.刺激胃酸分泌 C 解析: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和 33.不适合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情况是() A.进少量流食 B.室温下进行 C.清晨 D.清醒时测定 E.平躺体位 A 解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等。 34.肥胖者天热更易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调定点改变 B.散热面积与正常人明显不同 C.传导散热功能下降 D.不感蒸发功能减弱 E.汗腺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 C 解析:传导散热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脂肪导热度低,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多,由深部向表层传导的散热量要少些。 3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发生了定比重吸收 E.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降低 A 解析: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多。 36.与葡萄糖重吸收密切相关的离子转运过程是() A.钙离子主动重吸收 B.钠离子主动重吸收 C.钾离子主动重吸收 D.氯离子被动重吸收 E.氢离子被动重吸收 B 解析: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主动形式,与钠离子的同向转运密切相关。 37.眼在视近物时发生的调节过程是() A.瞳孔散大 B.视轴倾斜 C.玻璃体向上下凸 D.晶状体向前后凸 E.视野变宽 D 解析:眼在视近物时,晶状体向前、后凸出,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38.最有利于体内信息传递同步化的部位是()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平滑肌细胞之间 B.自主神经节前纤维与节后神经元之间 C.神经骨骼肌接头处 D.感觉传入纤维与中枢神经元之间 E.缝隙连接或电突触 E 解析:在以缝隙连接相连的细胞群中,其中一个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后,局部电流可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缝隙连接的生理意义在于使某些功能一致的同类细胞快速发生同步化活动。神经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也称电突触。 39.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5-羟色胺 D.谷氨酸 E.甘氨酸 B 解析: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乙酰胆碱受体,当乙酰胆碱与这些受体结合时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 40.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效应是() A.心率加快 B.分泌大量稀薄唾液 C.瞳孔缩小 D.竖毛肌舒张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A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加、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不应期缩短、冠状动脉扩张及心肌收缩力增强。 41.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双重性的物质是() A.生长激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降钙素 E.甲状旁腺激素 B 解析: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在胚胎发生上同源,既属于自主性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因此,肾上腺髓质细胞在功能上相当于无轴突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泌的激素主要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还有少量的多巴胺。 42.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抵抗力的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D.糖皮质激素 E.醛固酮 D 解析: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等)会立即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这一反应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称为应激刺激。通过应激反应产生的大量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抗中毒作用。 43.男,38岁。招工查体的实验室检查不正常的指标是() A.白细胞计数5×/L B.血红蛋白g/L 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 D.血小板计数×/L E.红细胞沉降率14mm/h B 解析: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g/L.成人正常值:白细胞计教为(4~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杆状核为1%~5%,分叶核为50%~70%;血小板计数为(~)×/L;男性红细胞沉降率为1~15mm/h。 44.男,63岁。持续心前区压榨性疼痛4小时就诊。心电图如下。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B.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C.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E.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答案:D 解析: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 45.女,50岁。心内科住院患者突发Adams-Stokes综合征,心电监测显示见下图。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非同步电除颤 B.持续高流量吸氧 C.静脉注射胺碘酮 D.安装临时起搏器 E.开放静脉通路 A 解析:该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治疗。 46.正常成人体格检查时不会出现的叩诊音是() A.清音B.浊音 C.过清音D.实音 E.鼓音 C 解析:过清音正常人不出现,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47.关于体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为自主体位 B.自主体位可见于轻症和疾病早期 C.被动体位可见于意识丧失者 D.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体位为被动体位 E.辗转体位为强迫体位 D 解析:为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特殊体位为强迫体位。 48.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的直径为() A.1~2mmB.6~7mm C.3~5mmD.8~10mmE.>10mm C 解析:紫癜是指皮下黏膜出血直径3~5mm者。 49.男,21岁,车祸头部外伤后,并发脑疝。双侧瞳孔最可能的改变是() A.大小不等B.如针尖大小 C.不规则D.收大 E.直径3~4mm A 解析: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颅内病变,如颅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中毒及脑疝等。 50.心脏检查时不会触及震颤的疾病是() 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狭窄 C.室间隔缺损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动脉导管未闭 D 解析:心脏震颤常提示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窒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 51.心力衰竭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奔马律 B.第二心音分裂 C.开瓣音 D.心包叩击音 E.第一心音分裂 A 解析:心力衰竭时可见奔马律、反流性杂音、第二心音亢进等。 52.大量心包积液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水冲脉B.脱落脉 C.交替脉D.无脉 E.奇脉 E 解析:奇脉提示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 53.较少出现杵状指(趾)的疾病是() A.法洛四联症 B.肺癌 C.支气管扩张症 D.慢性肺脓肿 E.缺铁性贫血 E 解析:杵状指(趾)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肝硬化、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典型的面容是() A.面具面容B.满月面容 C.苦笑面容D.贫血面容 E.黏液性水肿面容 E 解析:黏液水肿面容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A项见于帕金森病、脑炎等,B项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C项见于破伤风,D项见于各种贫血。 55.蜘蛛痣不常出现的部位是() A.腹部B.上臂及手背节 C.肩颈部D.前胸部 E.颜面部 A 解析:蜘蛛痣常见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手、面、颈部、前胸部及肩部等处。 56.关于腋窝淋巴结检查,不正确的描述是() A.检查者用食指、中指、环指触摸双侧淋巴结 B.检查前协助受检者前臂稍外展 C.腋窝淋巴结分为五群,均应触摸 D.检查者用右手触摸受检者右侧淋巴结 E.应按顺序滑行触诊 D 解析:检查腋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各部。 57.女,25岁。急躁易怒、食欲亢进、排稀便(3-4次/日)、消瘦3个月就诊。查体:皮肤潮湿,双肺呼吸音清,心率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部查体无异常,双手震颤。最可能的诊断是() A.2型糖尿病B.结肠癌 C.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E.肠易激综合征 D 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可伴发周期性瘫痪(亚洲青壮年男性多见)和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后者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群受累为主。 58.移动性浊音阳性表明腹腔内游离液体量至少达到() A.mlB.ml C.mlD.0ml E.0ml E 解析:当腹腔内游离腹腔积液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积液0~ml甚至更多液量时才可出现液波震颤阳性。 59.容易引发振水音的病症是() A.肝硬化腹腔积液 B.幽门梗阻 C.急性肠梗阻 D.急性腹膜炎 E.大量心包积液 B 解析:振水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但在正常人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也可出现。 60.典型急性左心衰竭痰液的性状是() A.铁锈色痰B.黄绿色痰 C.黄色脓痰D.粉红色泡沫痰 E.恶臭痰 D 解析:典型急性左心衰竭可出现肺水肿表现,咳粉红色泡沫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8253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