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冬,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进修消化科、呼吸科,擅长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临床上DU较GU为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DU好发于青壮年。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胃酸、胃蛋白酶、胆盐、乙醇、药物等)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如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等)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GU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后者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 常见病因如下: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理由:①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②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2、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它作降解蛋白质分子。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这是因为不但胃蛋白酶原激活需要盐酸,而且胃蛋白酶活性是PH依赖的,当胃液PH4,胃蛋白酶就失去活性。3、非甾体抗炎药,NSAID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原因除药物直接作用外,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后者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作用。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5、应激和心理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已是共识。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6、吸烟可能与吸烟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和影响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多数消化性溃疡有以下一些特点:(1)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2)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3)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几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1)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这部分患者多在因其他疾病作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被发现。(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近年来,消化性溃疡者中老年人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比率较高,疼痛多无规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较突出。(3)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4)幽门管溃疡。与DU相似,胃酸一般增多。幽门管溃疡常缺乏典型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餐后上腹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容易出现呕吐或幽门梗阻,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也较多。(5)球后溃疡,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X线和胃镜检查易漏诊,球后溃疡多具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特点,但夜间疼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多见,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易并发出血。 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线索。但必须指出,有溃疡症状者不一定患消化性溃疡,而相当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常不典型,确诊要依靠X线,内镜检查,尤其是后者。 1、一般治疗: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要定时,避免辛辣,过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食,戒烟酒,停用NSAID药物。 2、西药治疗:(1)根除HP治疗。(2)抑制胃酸分泌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胃有H2RA和PPI两大类。(3)保护胃粘膜治疗,如疏糖铝,枸橼酸铋钾。 3、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注重辩治论治,方法灵活多样,具体疗效好,副作用少,减少复发的优点,尤适合于慢性反复发作病人或缓解期,根据疼痛的性质可以分辨虚、实、寒、热,证型如下:(1)气滞型证候:胃脘胀痛,或牵引两胁,善怒或喜叹息,嗳气,遇情志不遂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郁热型证候:胃脘灼痛,口苦、嘈杂,大便干结,小便色黄,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则:清泄郁热,理气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3)虚寒型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脉沉细,治则:补益脾胃,温中散寒。(4)阴虚型证候:胃痛隐隐,口干口渴,嘈杂似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方药:一贯煎加减。(5)血瘀型证候:胃脘痛有定处,如刺如割,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则:活血通络,和胃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临床中我们根据常见的证型患者,制定了协定处方(复元理中汤),其疗效甚佳,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白癜风症状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s/46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