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介于胃和空肠之间,起于胃幽门,止于十二指肠悬韧带,长约25cm,呈C形环绕胰腺头部,是小肠中最为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肠由近至远分为四部分:

①球部:长约4~5cm,属腹膜间位组织,较活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②降部:长约7-9cm,垂直下行,系腹膜外位,位置固定。距幽门约8~10cm的降部内侧有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局部黏膜皱褶突起,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是寻找胆、胰管开口的标志。

③水平部:长约10cm,向左呈水平走向,属腹膜外位,位置固定。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在其前方跨行,如动脉血管下行夹角过小,可形成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引起梗阻,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④升部:长约3~5cm,先向上行,然后急转向下、向前,连接空肠起始部,其向上部分是由于固定于腹膜后的Treitz韧带牵吊,位置固定,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分界标志。十二指肠围绕胰头和部分胰体,血供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前者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后者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紧贴胰腺上缘行走,并分出若干走向胰腺的分支。上述血管在胰腺前后形成血管弓。

胆汁和胰液经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同时十二指肠黏膜的Brunner腺分泌富含如蛋白酶、脂肪酶、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消化液.与十二指肠内的食物混合。十二指肠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则分泌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肠抑肽等内分泌激素。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hl/8205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