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提供

朱庆超

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NRS评分系统为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后发现,住院患者中往往营养不足发生率约为15%,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35%,尤其对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则更高,由此可能导致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理论上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迅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以下介绍肠外营养在一例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体检发现粪便潜血阳性2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专家门诊。否认结核、伤寒、血吸虫等传染病史。有乙肝病史,自述已“治愈”。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胆结石等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0年,平素服用氨氯地平控制可。

查体/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神志清晰,呼吸平稳,步入病区,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身高cm,体重60kg,BMI19.6kg/m2,T:36.5℃,脉搏:88次/min,呼吸:17次/min,BP:/77mmHg。腹壁柔软,无腹部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无肝区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触及肿块,退出指套无染血。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6×/L,RBC4.41×/L,Hbg/L,红细胞比容(Hct)38.3%,PLT×/L。淋巴细胞百分比18.1%,嗜碱性细胞百分比0.7%,嗜酸性细胞百分比3.3%,单核细胞百分比6.5%,中性细胞百分比70.7%。血生化:K3.5mmol/L,Nammol/L,Clmmol/L,COmmol/L,Ca1.85mmol/L,总蛋白51g/L,白蛋白29g/L,谷丙转氨酶33U/L,谷草转氨酶19U/L,r-谷氨酰酶13U/L,碱性磷酸酶51U/L,LDHU/L,总胆红素25μmol/L,尿素4.6mmol/L,肌酐58μmol/L,尿酸μmol/L。CT报告:下腹部CT增强显示,直肠中上段左侧壁增厚,轻度强化,中腹部乙状结肠可见局限性狭窄、长壁增厚,长约2.7cm,轻度强化,右半结肠管壁稍增厚,未见异常强化,余下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肿块影,前列腺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增大,两侧精囊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充盈可,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未见明显积液。增强后显示,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直肠中上段左侧壁增厚,轻度强化,结合内镜考虑符合偏良性新生物可能;中腹部乙状结肠局限性狭窄伴近端扩张,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右半结肠管壁稍增厚,考虑生理性改变可能大。直肠病理诊断:管状腺癌Ⅱ级,肿瘤侵及肠壁粘膜下层,未累及肌层。入院诊断:直肠肿瘤、高血压病。

诊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手术顺利安返病房。术后予以止血、抗炎、补液支持等治疗。并予以氨基酸葡萄糖橄榄油脂肪乳肠外营养治疗。从术后第1d起连续7d每天通过静脉输注提供能量约为25~30kcal·kg-1·d-1,其中非蛋白热卡kcal/d,非蛋白质热量与氮比值为:1,蛋白质供给量为1g·kg-1·d-1,采用平衡型氨基酸制剂,脂肪供给量1.1g·kg-1·d-1,占非蛋白热量约40%,脂肪乳剂采用富含ω-9单不饱和油酸的橄榄油脂肪乳,其免疫中性特点,几乎不引起炎症反应。橄榄油中含有大量天然抗氧化剂,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其中含饱和脂肪酸15%,单不饱和脂肪酸65%,多不饱和脂肪酸20%。除却氨基酸和脂肪乳其余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同时添加足量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术后3天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体温波动于36.5℃~37.5℃,开始尝试恢复经口流质饮食,能量不够部分继续采用肠外营养治疗予以补充。第8d患者精神状态可,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感染表现,查体腹软,无压痛,伤口无渗出,无红肿,引流管拔出,复测体重62kg,BMI20.2kg/m2,患者停止肠外营养治疗完全过渡到经口饮食,准予出院,出院后定期随访。

讨论

外科病人营养状况始终是外科医生密切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by/88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