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 第3章肌学 ?知识梳理 第一节概述 一、形态和构造 构造:肌腹+肌腱扁肌的肌腱多较宽阔,呈膜状,又称腱膜。 形态:分长肌、短肌、扁肌(阔肌)、轮匝肌4种。 二、起止、配布与作用 起止: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为起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止点。 配布:拮抗肌、协同肌。 作用:动力工作、静力工作。 三、辅助装置(一)筋膜(浅筋膜、深筋膜);(二)滑膜囊和腱鞘。 第二节头颈肌 一、头肌 1.面肌(表情肌)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等。 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一提下颌(咬);翼外肌一降下颌(助张口)?颞肌咬肌翼内外 二、颈肌 1.胸锁乳突肌双侧收缩一仰头,单侧收缩一头向同侧屈、面转向对侧。 2.舌骨上、下肌群升、降和固定舌骨,参与吞咽运动。 △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围成,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第三节躯干肌 一、背肌 (一)浅群斜方肌:肩胛骨向中线靠拢、提、降。 背阔肌:肩关节内收、后伸、旋内。全身最大的扁肌(不参与呼吸) (二)深群竖脊肌:脊柱后伸和仰头。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大肌: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 (二)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提肋,吸气);肋间内肌(降肋,呼气)。 三、膈 形态:周边一肌性部,中央一中心腱。 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平T12,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②食管裂孔:平T10,有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通过。 ③腔静脉孔:平T8,有下腔静脉通过。 这里也就考静8食10主12 四、腹肌 组成:前外侧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后群:腰方肌、腰大肌。 结构:腹股沟管皮下环、腹股沟镰。 第四节上肢肌 一、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 1.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2.旋外:冈下肌、小圆肌。 3.内收、后伸与旋内:大圆肌、背阔肌。 二、屈肩屈肘→肱二头肌(屈肘并使前臂旋后. 屈髋屈膝→缝匝肌 屈髋伸膝→股四头肌 伸髋屈膝→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肩关节外展→三角肌(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伸肘关节→肱三头肌 第五节下肢肌 一、运动微关节的主要肌 1.屈:骼腰肌、胶直肌和缝匠肌。2.伸: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 4.展:臀中、小肌。 3.收:内侧群肌。 二、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 1.屈: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2.伸:股四头肌。#标、版分。 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 1.伸(背屈):小腿肌前群。2.屈(跖屈):小腿肌后群、外侧群。 3.内翻:胫骨前、后肌。 4.外翻:腓骨长、短肌。 四、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主要肌: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第五节下肢肌 一、运动微关节的主要肌 1.屈:骼腰肌、胶直肌和缝匠肌。2.伸: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 4.展:臀中、小肌。 3.收:内侧群肌。 二、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 1.屈: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2.伸:股四头肌。#标、版分。 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 1.伸(背屈):小腿肌前群。2.屈(跖屈):小腿肌后群、外侧群。 3.内翻:胫骨前、后肌。 4.外翻:腓骨长、短肌。 四、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主要肌: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五、伸距小腿关节→胫骨前肌 臀大肌收缩→髋关节后伸 屈髋关节→股直肌 三、简答题 1.简述膈的分部、裂孔名称与位置及分别通过的结构 2.简述运动髋关节的肌。 内脏学概述 ?知识梳理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特点:都借孔道直接或间接通外界 一、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 1.中空性器官胃肠、大小肠、膀胱、子宫等, 2.实质性器官肝、胰、肾、肺等。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带下划线的为常用的) 1.前正中线2.胸骨线3.锁骨中线4.胸骨旁线5.腋前线 6.腋后线7.腋中线8.肩胛线9.后正中线 (二)腹部分区 标志线:横线——经两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两骼结节间的连线线 纵线一—经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三部九区:左、右季肋区,腹上区; 左、右腹外侧区、脐区; 左、右骼区、腹下区。 临床分四区: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第4章消化系统 ?知识梳理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 ①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②下消化道:空肠至肛门的一段。 2.消化腺: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第一节口腔 口腔的界限和分部: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咽峡为口腔和咽的分界。 一、口唇人中、鼻唇沟 二、颊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冠相对的颊黏膜处。 三、腭分部: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 结构:膀垂、腮舌弓、腮咽弓,扁桃体窝、腮扁桃体。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腮舌弓和舌根围成。 四、牙 (一)牙的形态和构造 按形态分3部:即牙冠、牙颈和牙根。牙内有牙腔(牙冠腔+牙根管) (二)牙组织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三)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四)牙的分类和排列 1.乳牙:乳切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乳磨牙(1,2); 2.恒牙:切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前磨牙(1,2)、磨牙(1,2,3) 记录方法:“十”(乳牙一罗马数字;恒牙一阿拉伯数字)。 五、舌 (一)舌的形态分上、下两面: 上面(舌背):分舌根(后1/3)和舌体(前2/3),舌体的前端称舌尖。 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壁(舌下腺)。 (二)舌黏膜 舌根:舌扁桃体。 舌体:四种舌乳头及功能。 ①丝状乳头:一般感觉(痛觉、温度觉)。 ②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味觉(酸甜苦咸)。 (三)舌肌舌内肌: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改变舌的位置。 颈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伸(伸舌); 一侧收缩时,舌尖偏向对侧(瘫痪侧) 第二节咽 位置与形态消化、呼吸共用通道,前后略扁漏斗形肌性管道。 二、咽的分部与交通 (一)鼻咽①经鼻后孔通鼻腔;②经咽鼓管一鼓室。 口咽经咽峡通口腔。 (三)喉咽①经喉口通喉腔;②下续食管。 第三节食管 一、位置与形态 位置:C6下缘连咽,至T11左侧接胃。 分部:颈、胸、腹3部分(标志:颈静脉切迹、膈的食管裂孔)。 二、狭窄部(狭窄的位置及距中切牙的距离) ①第1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的距离15cm; ②第2狭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的距离25cm; ③第3狭窄: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的距离40cm。 第四节胃病例万能公式 一、形态和分部 1.形态两壁(胃前、后壁)、两口(贲门、幽门)、两缘(胃大、小弯) 2.分部责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胃癌、胃溃疡好发于幽门窦近胃小弯侧。 二、位置与毗邻 中等充盈: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资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 第五节小肠 分部: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占上2/5)、回肠(占下3/5)。 一、十二指肠(4部3曲) 1.上部十二指肠球:溃疡好发部位。 2.降部十二指肠纵壁、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3.水平部 4.开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一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第六节大肠 分部: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5部分。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一、盲肠位于右髂窝,后内侧壁上有回肠和阑尾的开口。回盲瓣作用。 二、阑尾根部附着于3条结肠带汇集处(寻找阑尾的标志)。 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汇处(麦氏点) 三、结肠(4部2曲) 分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左曲、结肠右曲。 四、直肠2曲:骶曲、会阴曲。结构:直肠壶腹、直肠横壁。 五、肛管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内痔、外痔。 第七节唾液腺 1.腮腺三角形,位耳廓前下方,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冠的颊黏膜上。 2.下额下腺卵膜形,位下颜体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舌下壁深面,开口于否下阜和舌下襞。 第八节肝 一、外形模形,分2面、4缘。 上面:借镰状韧带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 下面:错“H”沟分为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和尾状叶。横沟即肝门。 出入肝门的主要结构:①肝固有动脉,②肝左、右管和③肝门静脉。——肝蒂。 二、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上界: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相交处,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相交处。 下界:与右肋弓一致,剑突下3~5cm,小儿可在肋弓下2cn. 三、分叶与分段 Glisson系统:分为2半肝、5叶、8段。肝静脉系统: 四、肝外胆道系统 组成:胆囊、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 1.胆囊 形态:梨形,分底、体、颈、管4部。(后两部内有螺旋襞,结石易嵌顿)。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镇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稍下方。 2.肝左管、肝右管与肝总管 3.胆总管+胰管一肝胰壶腹- 胆汁产生及排出途径:肝细胞分泌胆汁一一肝左、右管一肝总管(经胆囊管至胆囊储存 和浓缩)一胆总管一肝胰壶腹一十二指肠大乳头一十二指肠降部。 第九节胰 分部: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 位置:位于胃后方,第1、2腰椎高度,紧贴腹后壁。 形态: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3部。胰管。 三、简答题 1.简述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2.简述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入小肠的途径。 流浪世界的医小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by/821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