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穿孔术后指导 肠穿孔的定义: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肠穿孔病理生理 肠道原发或继发性疾病导致肠管壁坏死破裂穿孔,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内,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1.多发生在前壁,直径一般为0.5cm。穿孔的同时胃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和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气腹和急性腹膜炎。 2.小肠肠曲彼此紧靠且小肠气体少,故小肠内容物流出少,也较少造成气腹。 3.结肠气体量较多穿孔可形成气腹和腹膜炎。 临床表现 1.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肠伤寒、肠结核、克罗恩病等。 2.腹痛、腹胀:腹痛常突然发生,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在深呼吸与咳嗽时加重。疼痛范围与腹膜炎扩散的程度有关。 3.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寒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中毒性休克表现。 4.腹部检查: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全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样强直,叩诊肝浊音阶消失,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治疗 非手术治疗:病情较轻者,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者,或全身条件差,难以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①持续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代谢支持③静脉应用抑酸剂④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 1.原发疾病的基础治疗。 2.明确诊断肠穿孔诊断的同时,要明确肠穿孔的部位和病因。 3.因穿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一经诊断,积极手术治疗。 4.手术方式要根据肠穿孔的病因及穿孔部位、穿孔时间、腹腔污染程度、病人的一般状态等进行选择。可行穿孔修补、肠部分切除或肠造口术。 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腹腔内出血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症状,伴有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等腹膜刺激征。因此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腹部变化。 2.感染:饱餐后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复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术后第4—5天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伤口换药,约4周后愈合。 3.吻合口梗阻:原因:吻合口太小或胃肠壁内翻过多;吻合口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食后上腹饱胀,溢出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含有或不含胆汁,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患者拔除胃管或进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有胆汁液体。 4.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术后早起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处残端处理不当,影响了十二指肠残端血液供应,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切口渗液情况。术后6h重点监测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减轻腹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呼吸和循环、利于引流。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防止肠粘连。 胃肠减压护理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或胃输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4)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避免引起肺部感染。 (5)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4.遵医嘱予以静脉输入抗菌药物,切口疼痛予以止痛药物。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腹腔内出血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症状,伴有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等腹膜刺激征,因此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腹部变化。 (2)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而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伤口换药,约2周后愈合。 (3)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患者拔除胃管或进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有胆汁液体。经禁食、输液等保守治疗后水肿消失自行缓解。 6.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做到四勤,防止压疮形成,保持床单元清洁,促进舒适。 7.心理护理,关心病员,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容易紧张、恐惧,应及时安慰病人。与病员及家属有效沟通,促进恢复战胜疾病信心。 肠造口术后初期的护理 造口定义: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或肠液,造口因无括约肌控制,粪便随肠蠕动自行排出,因此造口患者需佩戴造口袋。 肠造口分为 1.永久性造口(直肠癌、低位结肠癌); 2.暂时性造口(肠管外伤暂不能吻合) 造口的颜色:正常:鲜红或粉红色,平滑而且湿润。 贫血:苍白;缺血:暗红或淡紫色 出院指导 定时复诊,训练定时排便(结肠造口者):确定一个相对固定时间,一般选在晚上8~9点,合适体位,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出,每天坚持一般术后3~6个月可以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饮食护理 1.增加水份摄入,每天ml。 2.少量多餐,进食时视身体情况反应而定。 3.少吃容易胀气食物(番薯黄豆土豆汽水卷心菜) 4.少吃难消化的食物(冬菇种子类食物玉米) 5.少吃容易腹泻的食品(冷冻食品牛奶过分油腻食物) 生活护理 1.鼓励如常工作;正常社交生活,避免经常提举重物(术后4-6周)增加腹压。 2.穿柔软,舒适的棉质衣服,避免碰撞,卧时肛袋与人成90°,站时肛袋与人成一直线(使大便容易的排出)造口术后3个月可适当的行房事(排空袋内容物;上迷你袋)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消化道溃疡和穿孔的知识,使之能更好的配合术后。 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1)少吃油炸、腌制、生冷刺激性食物。 (2)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的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3)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4)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5)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6)饮水择时:最佳是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餐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7)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3.定期检查,遇到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来源:医院重症医学科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白癜风复发难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