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医学的“慢性泄泻(久泻)”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肠炎、胃肠疾病术后等多种疾病,也可由多种慢性肝胆胰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引起,本病迁延难愈,容易复发,病人非常痛苦,西医目前没有特效药和根治药。 广西名中医-庞学丰主任医师介绍说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把常用且疗效较好的治法总结如下,以飧读者。 ㈠健脾止泻法慢性泄泻常在急性初期表现一派湿热、食滞等证候,一般用苦寒清热除湿、消食导滞等常法治疗。 每因苦寒太过伤胃,脾阳不足,后天生化乏源;或因导滞太过,胃肠受伤,胃失受纳,肠失传导,胃肠功能紊乱。 由于久病不愈,脾胃受损者,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⒈脾胃虚弱症见大便溏秘交替,以溏泻为主,完谷不化,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健脾益胃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⒉脾阳虚夹寒症见泻下臭味不浓,四肢不温,脘腹喜温,舌淡而胖,脉沉迟。治当温中补虚,初用理中汤,继投附子理中丸加味调治。 ⒊脾虚中气下陷症见泻久脱肛,少腹隐痛,动则气短,舌淡边有齿印,脉细沉。可用补中益气丸加减治疗,若屡服补益而效不显著者,可在益气健脾升阳的基础上少佐固涩药。 ㈡温肾止泻法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 肾虚脾弱证候特点,必具腰膝疲软等肾虚证,肠鸣泄泻多在黎明前发生,日久不愈,甚则完谷不化,神疲形寒,肢软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较弱。 治宜补火生土,可用四神丸加炮姜、附子,以增强温肾暖脾之力。若脾胃大伤、肾关不固之证,如汤药不能取效者宜用丸药缓图而治,必须坚持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观察,不能见症状好转就停药。 这类病人每因房劳后或寒冷变化辄发,因此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度天时、节制房事。 ㈢舒肝止泻法久泻患者,病情日久,忧心忡忡,肝气郁结,肝木侮土,可导致肝脾同病。临床常见证候有二: ⒈肝郁脾湿症见肠鸣泄泻,精神抑郁,急燥易怒,随情志变异而泄泻明显,纳呆不饥,舌苔白腻,脉弦缓。 可选逍遥散合平胃散化裁治疗,前者疏肝解郁健脾,后者燥湿和胃健脾。 ⒉肝郁脾虚此类肝郁,症同上型,唯脾虚证突出。 如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短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便泄兼完谷不化,每因进油腻、生冷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泄泻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弦。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异功散加减治疗。 ㈣祛痰止泻法形胖之体,痰湿居多,所致痰泻一证,临证易于忽略。每因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脾不能运化精微,以致痰饮内伏; 加之感受风邪,风痰相搏,肺气郁闭,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失宣降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中焦痰滞,升降失常,凝津流湿而致泄泻。其证特点,平素多有咳嗽病史,遇寒辄发,咳声重浊,甚则日渐加剧,久泻面色不晦,困倦嗜睡,大便黄褐清稀,排便速畅,口淡口腻,常泛恶欲呕,痰延多,苔白滑腻,脉濡滑。 治宜温中健脾,燥湿化痰。方选理中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 最后,庞学丰主任医师强调慢性泄泻的临床特点是病程日久,症状反复发作,症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临床运用上述治法必须分清病在脾、在肾、在肝,是痰、是瘀。 属虚者,不宜急于求成,应缓图而治;属实者,可遵张从正所云:“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的原则。 -End- 集萃名医庞学丰 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获得者。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徐富业教授/主任医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拜师第一、二批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娄多峰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张炳厚教授学习中医风湿病、肾脏病、脾胃病及肝胆病的诊疗知识。医院、中国医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及接受专业培训。 现为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免疫学会理事、广西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主持10多项国家级、部局级及省厅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10多部著作的编写。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炎、慢性腹泻及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低下症和肝胆病、虚劳病、产后风湿病及疑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出诊时间:每周三、六晚上。 —医馆位置— -(前台), 预约咨询 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