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两篇博文《鼻肠管亮带征是个什么鬼?》《简以致用--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定位鼻肠管头端》中,分别阐述了新的超声征象及超声新技术用于快速寻找鼻肠管的走行及头端的定位,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腹腔气体不可避免的干扰,或者临床医生对鼻肠管超声征象认识不足,不管是亮带征还是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在缩短鼻肠管探查定位时间上仍旧比较吃力。直到某天,当我推着床旁便携式超声机进入EICU进行床旁超声会诊时,偶遇了EICU张美齐主任,聊起了鼻肠管的超声定位。张主任对超声在急重症中的作用认识非常的深刻到位,同时他本人也经常不辞辛劳、亲赴超声科与各位超声科同仁学习交流,因此对超声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不在专业的超声医生之下。“小叶,我向《中华医学杂志》投稿的一篇关于超声定位鼻肠管的文章已经被录用,马上见刊。”我记下了这句话,于是一直等待文章的见刊日。最终,我在年8月2日第96卷29期的《中华医学杂志》上看见了张主任的大作,看题目《采用床旁超声波对重症患者鼻肠管快速定位方法的观察》并没有特别之处,当认真拜读完整篇文章,为张美齐主任的独到发现所折服。张主任提出利用“血管征法”来定位十二指肠内鼻肠管,奇效立现,可大大缩短鼻肠管幽门后的定位时间,这也就是我日思夜想所要获得的秘诀思路。当然后续,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挖掘该思路的价值,并称之为超声解剖定位法,书写了另一篇关于超声解剖定位法快速定位鼻肠管的文章,也很快发表于年5月9日第97卷17期《中华医学杂志》上。限于本博文篇幅,本文着重介绍“血管征”法,我也后续给其冠名为“十二指肠水平部超声解剖定位法”。一、何为“血管征”在张美齐主任的文章中,是这样定义“血管征”的:“本研究在上腹部按照食管下段.贲门顺序探查鼻肠管,然后继续向中线区扫射查找,可见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横切面图像,为规则圆形或椭圆(即为血管征,图1,图2)。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之间可见两条平行透亮高回声、呈“=”状鼻肠管影像,即可快速实现鼻肠管位置的判断。在实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过程中,超声检查只要显示好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判断鼻肠管位置并不困难。” 二、如何理解?再回来看两张解剖示意图(图3,图4),以便可以更好的理解“血管征”法。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十二指肠水平段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的后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方。四个人体血管结构的横断面形成解剖平面,通过超声可以快速有效的探查及定位经过该解剖平面的十二指肠水平段以及内部走行的鼻肠管。张美齐主任等利用腹部标志性血管来确认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观察到肠腔内鼻肠管特征性回声实现定位,对判断幽门后置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而且可极大缩短探查时间。 三、“血管征”定位鼻肠管缺陷:当通过“血管征”定位的十二指肠水平段肠腔内未探及鼻肠管回声时,会导致难以判断鼻肠管到底位于胃内、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容易增加其判断幽门后置管成功的假阴性率。因此,如何快速的通过超声判断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内是否发现鼻肠管特征性回声,是解决“血管征”定位鼻肠管缺陷的唯一办法,这也是我后续延续该思路所做的一些研究,称之为“十二指肠球部超声解剖定位法”,会在下一篇博文中进行详细的描述。四、“血管征”定位鼻肠管注意事项:1、患者肥胖或腹腔气体会明显干扰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显示,对于肥胖患者可以降低频率,对于较多腹腔气体病人可进行胃肠减压或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可适当探头加压。2、需要掌握鼻肠管特征性超声征象,可快速对鼻肠管进行判断。详情见博文《简以致用--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定位鼻肠管头端》,3、注意血管可能存在的变异,因此需要在定位前明确相关血管的走行,以免达不到定位效果。4、建议置管过程中,先使用颈部超声进行颈部食道的检查,明确鼻肠管位于食管内,排除鼻肠管的气道内异位。五、参考文献 作者:叶瑞忠(医院超声科) 原文出处:叶老师新浪博客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