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检查,是应用最早、进展最快的内镜检查,通常亦称胃镜检查。

(一)适应证

适应证比较广泛,一般来说,一切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不明者.均可行此项检查。主要适应证如下:

1.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原因不明者。

.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尚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止血。

3.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不能解释的上消化道病变,特别是黏膜病变和疑有肿瘤者。

4.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

5.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随访。

6.内镜下治疗,如异物取出、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套扎.食管狭窄的扩张与内支架放置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切除.黏膜切除等。

(二)禁忌证

随着器械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禁忌证较过去明显减少,下列情况属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期、严重呼吸衰竭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等。轻症心肺功能不全不属禁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以策安全。

.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3.神志不清、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严重咽喉疾患、腐蚀性食管炎和胃炎.巨大食管憩室.主动脉瘤及严重颈胸段脊柱畸形者。

6.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般暂缓检查;慢性乙、丙型肝炎或病原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应具备特殊的消毒措施。

(三)方法

1.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禁食8小时。有胃排空延缓者,须禁食更长时间;有幽门梗阻者,应洗胃后再检查。

()阅读胃镜申请单,简要询问病史,作必要体格检查,了解胃镜检查的适应证,有无危险性及禁忌证。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3)麻醉:检查前5~10分钟,吞服含1%丁卡因胃镜胶(10ml)或%利多卡因喷雾咽部-3次,前者兼具麻醉及润滑作用,目前应用较多。

(4)镇静剂:一般无需使用镇静剂。过分紧张者可用地西洋5-10mg肌注或静注。做镜下治疗时,为减少胃蠕动,可术前10分钟肌注山食蓉碱10mg或阿托品0.5mg.

(5)口服去泡剂:可用二甲硅油去除胃十二指肠黏膜表面泡沫,使视野更加清晰。此项不作为必须要求。

(6)检查胃镜及配件:注意光源、送水、送气阀及吸引装置.操纵部旋钮控制的角度等。检查胃镜的线路、电源开关及监视器屏幕影像。此外,内镜室应具有监护设施.氧气及急救用品。

.检查方法要点

(1)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头垫低枕,使颈部松弛.松开领口及腰带.取下义齿。

()口边置弯盘,嘱患者咬紧牙垫,铺上无菌巾或毛巾.

(3)医师左手持胃镜操纵部,在手持胃镜先端约0cm处,直视下将胃镜经口插入咽部.缓缓沿舌背,咽后壁插入食管,瞩患者深呼吸,配合吞咽动作可减少恶心,有助于插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勿误入气管。

(4)胃镜先端通过丙状线缓缓插入贲门后,在胃底部略向左向上:可见胃体腔.推进至幽门前区时.俟机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再将先端右旋上翘90°,操纵者向右转体90°,调整胃镜深度,即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部。由此退镜,逐段观察,配合注气及抽吸,可逐一检查十二指肠、胃窦、胃角、胃体、胃底及食管各段。注意各部位管腔的大小、形态、黏膜皱襞、黏膜下血管、分泌物性状以及胃蠕动情况。特别应注意勿遗漏胃角上部、胃体垂直部及贲门下病变。

(5)对病变部位可摄像、染色局部放大、活检、刷取细胞涂片及抽取胃液检查以助诊。

(6)退出胃镜时尽量抽气防止腹胀。被检查者小时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四)并发症

1.一般并发症喉头痉挛、下颌关节脱白、咽喉部损伤、腮腺肿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

.严重并发症

(1)心搏骤停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是由于插镜刺激迷走神经及低氧血症所致,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检查,积极抢救。

()食管、胃肠穿孔:多由于操作粗暴.盲目插镜所致。如发生食管穿孔会即刻出现胸背上部剧烈疼痛及纵隔颈部皮下气肿。X线摄片可确诊,应急诊手术治疗。

(3)感染:操作时间过长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内镜下治疗如注射硬化剂、激光、扩张等可发生局部继发感染,可术后使用抗生素3天。为防止乙、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要求患者在胃镜检查前检测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对阳性者用专门胃镜检查,并对内镜进行包括水洗、酶洗、药洗在内的彻底消毒。

(4)低氧血症:多由于内镜压迫呼吸道引起通气障碍或因患者紧张憋气所致。停止检查后给予吸氧一般都能好转。

(五)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表现

胃镜下常见的疾病有炎症、溃疡和肿瘤,其次还有息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Weiss综合征)、憩室、异物、寄生虫等。

1.慢性胃炎我国年达成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内的分布,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其胃镜下表现均可有糜烂(平坦或隆起)、出血和胆汁反流。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根据炎症分布的部位,可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胃镜下主要表现为红斑(点,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黏膜已经发生了萎缩性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不同病因又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类。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类型,即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前者主要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失;后者主要表现为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3)特殊类型胃炎:包括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Metrier病、嗜酸细胞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胃炎(如胃Crohn病、结节病)、放射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

.溃疡可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内镜下分为活动期、愈合期和瘢痕期。

(1)活动期: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直径多在0.5~I.5cem之间,底部覆以白苔、血痂或血凝块、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呈堤状隆起。

()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表面薄白苔.边缘光滑整齐.周边水肿消失,再生上皮明显呈红色栅状.溃疡边缘可见黏膜皱襞向中央集中。

(3)瘢痕期:溃疡消失,为再生上皮覆盖.黏膜发红.呈栅状,向心性呈放射状排列。

3.肿瘤我国胃癌、食管癌患者相当多见.胃镜是最佳检查方法,尤其对发现早期胃癌更为重要根据癌组织在胃壁的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进展期胃癌和早期胃癌两类。进展期胃癌分四型.,即包曼I型:肿块型或隆起型;包曼II型:溃疡型;包曼III型:浸润溃疡型;包曼IV型:弥漫浸润型。溃疡型癌主要发生在胃窦,-般较良性溃疡大而不规则,周边不整齐,底部不平,触之质硬,黏膜脆易出血。浸润型癌溃疡可有可无,而胃壁变得僵硬、增厚、扩张受限,缺乏蠕动,形成皮革胃,易漏诊,应仔细观察.多处活检,行病理检查确诊。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处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8207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