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不论做什么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则是由饮食向我们提供的,但饮食却是需要经过脾胃的转化才成为我们所需的能量的,因此脾胃对于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疾病。很多人都了解胃病的症状,也了解很多治疗胃病的偏方,但胃病怎么养是有很多讲究的,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吧。
饮食宜温软 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饥或过饱。 注意细嚼慢咽,对食物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而且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切忌三餐进食不规律及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食物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不吃宵夜,临睡前进食会导致胃酸分泌,而且产生的热量容易囤积,无论对胃、对人体都无益处。 不吃霉变物 不吃发霉变质的大米、花生仁、玉米以及变质的肉类、鱼类、贝壳类。同时,要少吃咸肉片、腌鱼干等,以避免食物中的致癌物。 注意口腔卫生,唾液经口腔细菌及其酶的作用后,唾液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因此,饭后应漱口。 饭后莫急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绝非是刚吃完饭,应在饭后20-30分钟开始散步,这样有利于胃的消化。 胃病患者服药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不要夜间空腹喝牛奶,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适度做运动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除了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体能锻炼外,每天进行腹部自我按摩也是防治胃肠病的有效方法。 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揉摩各30-50次。 此外,追加揉摩两腿足三里(左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次。每天早晚两次。 戒烟+忌酒 吸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酒精则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症状。 所以,要做到不吸烟、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地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心态调整好 心态调整也很重要。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引起胃肠供血不足,而影响胃病的康复。 在日常生生活我们听说过各种各样的养胃偏方,但这些养胃偏方并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很多人常会问为什么这个偏方对自己没有用,就是因为偏方并不是人人合适的,所以使用偏方需要仔细考量,随便使用可能会进入种种误区。 花生、白酒煮鸡蛋,偏方治胃病不靠谱 门诊上时不时就有患者问这个偏方行不行,有的说是花生治疗胃疼,有的说是白酒煮鸡蛋治疗胃寒。首先概念就不清,胃病的概念很广,所有胃部不舒服都可以称作胃病,有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中医还会按照个体不同进行辨证,如阴虚、气虚、血虚等,需要辨证施治,有不同的适用症和禁忌症,用药治疗尚且如此,平时调理也不可一概而论。就拿花生治疗胃病来说,很多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常常伴有胆囊炎,症状也以胃胀为主,如果这时听信“偏方”,坚持吃花生,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花生富含蛋白,油性大,犯了胆囊炎的“忌口”。 羊奶、牛奶要“嚼着吃” 一般来说,羊奶比牛奶更加温和,对于部分对牛奶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胃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喝羊奶,但是不管是羊奶还是牛奶,都不建议空腹服用,主张“嚼着吃”。如果在空腹情况下喝牛奶,由于缺少糖和脂肪类食物的供给,牛奶中的蛋白质就被迫转化为能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由于空腹喝牛奶,牛奶很快被消化,牛奶中的蛋白质还没完全吸收就被排到大肠,长期如此,有损健康。因此,在喝牛奶的同时,一定要吃一些馒头、面包类的食品,因此最好“嚼着吃”。 粗粮磨成粉≠好消化 另外,很多人喜欢把粗粮磨成粉或者做成米糊促消化,其实大多数粗粮不太容易消化吸收,把粗粮打成粉属于物理变化,粗粮还要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被分解、吸收,再转变为水谷精微,因此并不是感觉流质的食物就是好消化的,对于胃部不适的人来说,饮食习惯、食物的选择尤其重要。 红枣银耳不是人人适宜 红枣、银耳、桂圆既是一种可口的食物,也是一种极其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对女性来说,这些食物的养颜效果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些食物用于调养胃病却不是很好,因为这些食物都属于甜品,进入胃以后反而刺激了胃酸分泌,会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一些实用的养胃偏方 ①鸡莱散 鸡内金3克、莱菔子6克,炒黄研末,分3次温开水调服。胃痛腹胀,厌食拒按,恶心欲呕,吐后痛减者适用。 ②姜枣饮 生姜5片、红枣10枚,煎水代茶。椒姜粥:胡椒面1克加入大米或小米50克中煮粥服。适于胃凉暴痛,遇冷痛甚,口淡乏味,泛吐清水者。 ③鲫鱼椒姜汤 鲫鱼克,洗净切片,水煮沸,加入豆豉、胡椒、干姜、陈皮,空腹食之。不能下食,虚弱无力,胃部饱满,遇寒则发,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者尤宜。 ④藕粉 15克或荸荠粉15克冲服。胃热隐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者适用。 ⑤莱菔粥 莱菔子炒,研末与米同煮为粥。腹胀不欲食,口中酸腐味者适用。 ⑥陈佛饮 陈皮10克、佛手10克,水煎取ml拌匀分3次温服。适于胃部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气怒痛重者。 随着人们自身对健康的 胃病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胃出血、胃的良恶性肿瘤等。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三种疾病占了胃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胃病。 胃病种类虽然很多,但胃病患者的症状大多相似,主要有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胀气、返酸、嗳气、恶心、呕吐、出血等。而这其中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分别为胃痛、反酸、胀气和胃不舒服,大多数胃病患者会伴有其中一种症状或几种症状同时出现。胃病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各种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如出现胃痛时,所患疾病可能是慢性胃炎、也可能是胃溃疡。 胀气:胃胀恶心也得治 胃胀,通常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外观又有胀满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 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暂时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食物在胃的排空过程中引起胃运动,从而产生胃内压。当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则会减慢胃的排空。在病理情况下,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出现了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 反酸:烧心是胃病惹的祸 反酸是指酸性胃液或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的现象。常见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患者或老年人。 正常情况下,由于食管下段存在食管-胃括约肌,其压力比胃高。在非进食期,贲门口保持关闭状态。其次,胃蠕动是从胃底向幽门方向进行,这样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当胃或食管出现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等,胃、食管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胃酸分泌增多,贲门口松弛,胃逆蠕动增多,使胃内酸性液体得以反流入口腔,患者时有口腔内冒酸水的现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明显增多,更易反酸。经常反酸,酸性胃液可破坏食管黏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产生胸骨后烧灼感,即所谓的烧心。 胃不舒服:任何不适都得警惕 “这两天胃又难受了,不痛也不胀,就是不舒服。”忙碌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调查显示,胃病患者中约43%的人自述胃不舒服却说不清症状,这一比例已明显超过胃痛、胃酸或胃胀的患者。 现在90%以上的胃病或者胃部不适都和胃黏膜受损有关,胃痛、胃酸、胃胀等症状可理解为其外在表现,强弱程度和胃黏膜受损程度有关。胃不舒服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选择具有保护与修复胃黏膜、促进其再生的药物。 胃痛:10个人里9个痛 提起胃病的症状,大家第一个会想起的就是胃痛。这是因为不管是临床,还是在在人们眼中,胃痛都是胃病的首要表现。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胃痛,例如工作强度大、压力过大、饮食不定时、吃完立刻运动、饮酒、过度食辣以及各种胃病等。 中医认为胃痛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西医认为胃痛大多因病变部位受局部炎症或胃酸的刺激,使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因而发生痛感。 结语:得了胃病,要靠治要靠养。治疗与调养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食物不能吃了,对于爱好美食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打击,所以比起得了胃病再去调养治疗,却不如在最初的时候就做好预防。为了能够正常享受这世上的各种美食,大家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胃!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中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76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