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母乳可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培育婴儿的免疫系统并赋予婴儿一定程度的保护力来对抗病原微生物。

母乳喂养因其可对母婴双方短、中、长期健康带来受益而在发达国家重新开始流行。

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并设立每年的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与年5月通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向全球联合倡议出生后最初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并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是人类哺乳婴儿的最理想方式。

谨以此文,倡导母乳喂养,鼓励母亲快乐哺乳,健康亲子,幸福全家!

大家觉得小孩降生后,妈妈哺乳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乳汁是怎么产生的我想大家不一定都知道吧。那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医院的产科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

乳汁产生过程

乳汁的生成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前两期主要由内分泌系统控制,而第三期则由乳房自己控制,受外界刺激影响:

第一期

怀孕中期大约16-22周到产后两天。乳腺细胞在泌乳激素刺激下进入生乳的第一阶段——怀孕中后期就开始制造乳汁,但此时很少有孕妈出现泌乳现象,因为此期胎盘产生的高浓度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乳汁分泌有抑制作用。此阶段乳汁量与激素的变化有关。

第二期

产后3~8天。产后胎盘娩出,母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骤降,泌乳激素所受的抑制解除,奶水分泌开始充沛,乳房饱满。此阶段泌乳激素越高,乳汁分泌越高。

第三期

产后第9天到退化期的开始。转换成腺体自我控制乳汁分泌,也就是说,泌乳素的产生与乳汁的制造由乳房自己控制,乳汁移出是主要控制泌乳机制的关键。这主要取决于婴儿的吸吮,也就是供需平衡的原理。

产后泌乳的原理

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妈妈乳头接受信息,刺激大脑产生泌乳素和催产素。泌乳素到达乳房,刺激乳腺细胞产生分泌乳汁;催产素,则到达乳房及子宫,引起喷乳反射和子宫收缩。

因此,我们主张妈妈们产后尽早哺乳!

哺乳的反馈调节机制

人体本身具有很多非凡的智慧,很多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默默地运转,帮我们维持着身体的各项平衡状态。哺乳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反馈机制,帮助维持乳汁的供需平衡。

研究发现,如果乳汁过多的存留,没有从乳房中排出,乳腺上皮细胞将产生一种名为哺乳反馈抑制物(FIL)的蛋白质。当FIL的数量增加时,下丘脑将收到一条减少催乳激素的信号,从而减少乳汁的分泌量。

这个作用保护乳房避免过于肿胀。相反,如果通过婴儿吸吮或借助吸奶器将乳汁排空的话,这种抑制物也跟着移除,同时排空的乳房会再次制造更多的奶水。

所以,频繁的婴儿吸吮以及排空乳汁,会加速乳汁的制造,相反的,如果婴儿吸吮的次数较少,或没有有效的排空乳汁,则容易因FIL堆积过多而减缓奶水的分泌。

小贴士

乳汁的分类:什么是初乳?

不同时间分泌的乳汁其成份和品质会有一定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三类:

1.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由于含有β胡萝卜素而色黄,含蛋白质及有形物质较多故乳汁比较稠厚。尽管“卖相”不太好,但初乳最富有营养物质。

初乳中所含蛋白质含量可比常乳高5倍,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如蛋白质能直接被吸收,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生长因子能够帮助婴儿不成熟的肠腔得以发育,有助于预防婴儿对其他食物发生过敏和不耐受等。

初乳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有防止感染和增强免疫的功能。是新生儿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中大量的分泌型IgA,不仅有很强的抗肠道病菌原的能力,而且能耐受胃酸及消化道酶类的侵蚀和水解。能在消化道中保持活性。它除了粘附于胃肠道粘膜,阻止病原菌的侵入;还能停留在肠道中的病原菌凝集成团,由大便排出,帮助婴儿清理肠腔内的胎粪,排出了胆红质,可防止黄疸的产生。经吸收后还可提高血循环中抗体的浓度,增加新生儿全身的免疫能力。

在分娩后的一到两天内,初乳的成分接近于母亲的血浆。以后初乳的成分几乎逐日都有明显变化,蛋白质和无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使婴儿在他们最初几次哺乳时能吃到初乳是非常重要的。

2.过渡乳:产后7—14天间所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系初乳向成熟乳间的过渡。

3.成熟乳:产后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实际上要到30天左右才逐渐趋于稳定。初乳到成熟乳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从哺乳开始到结束脂肪的含量是逐渐增多的。

总结:本次课程的三个要点:

1、婴儿的吮吸可以促进妈妈们泌乳,建议宝妈们产后尽早哺乳!

2、哺乳后排空乳汁,会促进乳汁的分泌,相反的,没有有效的排乳,则容易因FIL堆积过多而减缓奶水的分泌。

3、使婴儿在他们最初几次哺乳时能吃到初乳是非常重要的!

你都学会了吗?

关爱自己,关爱家人

长按下面指纹识别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zz/64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