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接诊一位9个月的婴儿。这名患儿脸色苍白、精神不佳,入院检查发现存在贫血现象,对症处理后效果不佳,于是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 胃镜下,医生发现该患儿有十二指肠溃疡,而且近期有出血的征象。术中给予药物注射止血,术后继续用药治疗,最终治愈出院。 是什么原因导致 这么小的孩子, 十二指肠溃疡且出血呢? 医生追问病史时了解到,患儿家长中也有胃溃疡出血住院治疗的。患儿平时由家长喂养,极有可能通过口对口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导致孩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如何发现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1.口腔异味:比如口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消瘦:身体突然变瘦,有乏力、贫血等表现,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就会影响饮食无法吸收; 3.胃肠疾病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医院做对应的检查才能发现; 4.消化不良症状:早饱,胀肚,嗳气,大便不成形、解不干净、不规律; 5.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便形异常,饮食减少,常感觉恶心、呕吐; 6.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黑的情况居多,腹泻难以控制,低度或中度发热; 这6种行为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它有哪些传染途径呢? 1.经常接吻的人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是“口-口传播”,如果情侣之间经常深情接吻,幽门螺杆菌将会在两人之间畅通无阻。因此,如果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最好在生活中减少接吻次数,以免感染他人。 2.10岁以下的儿童 据研究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儿童感染者中,低于10岁的儿童竟高达40%~60%,且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数据之所以如此夸张,主要与儿童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以及家庭共餐有关。对此,家长应该鼓励儿童多注意营养补充,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采取分餐、用公筷措施,以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无辣不欢的人 由于辛辣刺激食物下肚后很容易刺激到胃部黏膜,使肠胃的抵抗力下降。所以,生活中我们应注意清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量。 4.钟爱“三分熟”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生吃食物,如日本鱼生、刺身料理等。而实际上,经常“生吃”食物,也会给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因此,吃东西最好吃熟的,这样才能够那把食物中的有害细菌“烫死”。 5.蜗居的人 据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家庭住房面积大小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居住的房子面积越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就越大。 6.处于水污染地区的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水污染有关,饮用池塘水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饮用井水者,而饮用自来水的人感染率最低,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生存力极强,它能在河水中生存一周以上,甚至有的能生存一年!以饮用污水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也会提高。 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很多,面对时刻伺机准备进入我们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必须要时刻做好防护。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注意饮食卫生: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且大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的做法要避免,以免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要注意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 4.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腊肉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专业审稿 甘爱华李春燕余中贵 供稿 赖斯扬 图片|网络 编辑|社工部新媒体团队 邮箱|dyyysgb sohu.治疗头部白癜风专业白癜风品牌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94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