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会通过一些症状的伪装,给人们带来“没什么大碍”的假象,但却危及生命,这就是胰腺癌。胰腺癌是来势凶猛的“恶魔“。它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5年的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胰腺癌成了21世纪新的“癌中之王”。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13日定位“世界胰腺癌日”。尽管至今医学界对胰腺脏器的诊断和治疗还没有灵丹妙药,但专家们一直未放弃胰腺癌精准医疗的探索。借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胰腺癌学组成立大会在厦门筹备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厦门市胆道疾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李文岗教授,了解“胰腺”的肿瘤。

  李文岗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厦门市拔尖人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福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全国委员,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擅长:肝脏良性肿瘤、复杂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和腹膜后肿瘤等诊治及手术。

  

■李文岗向记者图解胰腺的位置。

  

  胰腺虽小,但病变后的伤害却很凶

  作为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主任、厦门市胆道疾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李文岗坦言:“每一年我和陈福真教授要做很多例胰腺癌手术,但每台手术都是完全不同的挑战和考验。单从表面上看,胰腺长约14-18厘米,形状看起来像牛舌,但如果胰腺受损,问题就很大了。”

  李文岗认为,两大挑战注定了这个癌王的棘手。

  一是难发现:胰腺潜伏得很深,很难发现。躲在胃的后面,旁边紧靠脾脏、肝胆、十二指肠,腹部按压基本找不到它,连普通体检中的B超和CT都很难找到它。这导致当肿瘤很小时,早期难以被发现。

  二是发病凶:胰腺虽小,但病变后的伤害很凶险。表现在很容易转移,对周围的脏器很侵犯,对于手术放化疗的疗效不敏感。再加上胰腺癌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恶性程度又高,所以一旦发现往往到了中晚期,此时能做手术的患者仅占10%—20%。

  

  

  擅长“伪装”,早期与消化疾病易混淆

  李文岗介绍,因为胰腺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因此胰腺癌约80%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胃不适”、“吃不下”、“拉不好”、“躺不平”,特别容易与以下疾病现象混淆。

  1.经常肚子痛,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有黄疸现象,以为是胃病。

  李文岗:由于胰腺躲在胃的后面,很多胰腺癌一开始的症状就只是长期消化不良,所以很多人以为是肠胃的问题,将胰腺癌当胃病治。

  2.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突然发现血糖增高并且伴随消瘦现象,以为是糖尿病。

  李文岗:因为胰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承担内分泌功能与外分泌功能。没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突然患上了糖尿病的年轻人,其胰腺内分泌功能很可能出现了问题。

  3.右侧肩颈部剧烈疼痛,晚上侧弯曲着腿才能睡着,以为是颈椎病。

  李文岗:有的胰腺肿瘤长在胰腺尾端,对四周的脏器未构成直接威胁,所以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它会埋伏下来,通过细胞、血液静静侵蚀到骨头并压迫神经,最终引起颈椎疼痛、指尖麻木等颈椎病表现。

  4.每年体检都有腹部B超项目,以为胰腺B超也包含其中。

  专家:胰腺B超和我们一年一次体检做的B超不是一回事。体检中的B超主要是针对肝胆的,很难发现胰腺的问题。胰腺B超、CT,超声内镜,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才是筛查、诊断胰腺癌的常用手段。

  对于I、II期胰腺癌,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可以解除胆道梗阻。部分或全胰腺切除患者术后应注意补充消化酶及适量营养支持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可以选择中医治疗。

借助高科技,让肿瘤立体现身

  最近,医院肝胆外科打了一场漂亮的手术实战。专家们利用厦门大学软件学院王博亮教授团队研发的三维可视化重建软件,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福建省首例,这台手术操作顺利,门静脉动脉化精准重建,在全国肝胆群外科领域引起极大反响,并为本月13日即将在厦门召开的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胰腺癌学组成立大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癌学组第四届学术年会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获新生

  33岁的庄女士自己都不相信还可以活下来。3个月前,医院告知无法手术,判死刑一般的诊断。

  半年前,庄女士老是胃部不舒服,右上腹部压痛感。她开始以为是胃病,吃点胃药似乎有些改善,到后来吃什么胃药都没用。胃镜和CT检查才发现是十二指肠低分化腺癌。虽然病例不是胰腺癌,但肿瘤已经侵犯到了肝门部和胰头区。

  这个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肝门部及胰腺上方,非常隐蔽,与肝部的血管交错,最不幸的是庄女士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余年,加重了手术的难度和挑战性,医院因此拒绝为其手术。

  在她几乎绝望时,8月中旬,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陈福真教授和主任医师李文岗博士为其进行了6个多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成功完成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并顺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2周病愈出院。术后1个月回院检查肝功能正常,无肝脏并发症。

  

  

■李文岗与医疗组在分析讨论患者病情。

  

  三维可视化重建让肿瘤立体现身

  众所周知,被公认是普外最高境界之一的手术就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上胰头区肿瘤如累及肝动脉,采用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为做好这台极具挑战性的手术,李文岗率领医疗组决定借助三维可视化的高科技,打一场有准备的战斗。

  医疗组把通过CT采集到的数据重建在三维模型影像上,通过计算机对重建模型及各组成部分进行放大、缩小、旋转和透明等操作,全方位观察肿瘤解剖学位置及与腹腔脏器、大血管的关系。

  三维可视化重建结果清晰地显示出庄女士的肿瘤位置、与血管关系、与脏器关系,李文岗根据重建结果,判断肿瘤侵犯胰头、包绕肝门部结构。有了这个科学的立体的构建模型图,李文岗与团队有了信心。他们告诉庄女士手术方案:剖腹探查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将受侵血管切除再重建。

  

  

■李文岗在手术现场。

  

  肝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重建

  回想6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李文岗告诉记者:“分分秒秒危机重重。肿瘤包绕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门静脉部分被包绕,肿瘤完全侵犯胃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与肝门部、胰头、胆总管、胆囊壁分界不清。如何将肿瘤从这么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切除,完全挑战我们这个领域学科。”

  李文岗感慨地说:“术前成功完成三维可视化重建。术中所见与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结果基本吻合,现场手术方案与术前制定方案相同。三维可视化重建,可以说是我们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他说现场手术还有一个非常挑战的环节,就是肝动脉被肿瘤侵犯,切断后无法常规重建。肝脏上有动脉和静脉两根血管是供应肝脏营养的,剥离肿瘤过程中,他们发现庄女士的肝固有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被肿瘤紧密包绕着,无法完全游离,于是他们决定切断肝固有的动脉,因为庄女士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术前肝功能异常,这条动脉还切断后有可能短期内引起肝脏因供血不足引起的并发症,不能切断不管,因此他们将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重建。这样少见的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在目前福建省行胰十二指肠术中应用也是首例。

  

  

  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重建是利用软件将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模型,用于临床指导。近年来,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肝脏外科、整形外科和骨科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较少。临床手术中有时需要切除被肿瘤侵犯的肝动脉,而肝动脉对肝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门静脉动脉化(动脉接到静脉上)作为一种补救措施用于临床。因为手术的高难度,目前国内仍属挑战。

文/图厦门晚报记者何崇梅

通讯员苏昭杰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84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