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话题#胡兵治疗幽门螺杆菌#上了热搜,他说自己和团队都中招了。甚至,还担心会有癌变的风险?

这可吓坏我们了。不过幸好,看到明星做胃镜前也是一脸痛苦,算是稍稍缓解了一点我们紧张的情绪。(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意思)

说回正经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菌),在Hp菌的感染者中,只有极少数(<1%)会发生胃癌,一小部分会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剩下的大部分,病情表现是没症状。

正因为没症状(不易自我察觉),和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分餐),Hp菌在我国的感染率很高。成人染病率平均能达到59%,儿童也有41%。

如果你或家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同事之前体检查出阳性,很担心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说说。

家里有人感染了

要给孩子查吗?

一般不需要。

原因有4点▼

??孩子就算感染了Hp菌,也不太会像大人那样,发展成更严重的病(比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一部分Hp菌感染可能会自愈。??对孩子来说,可以选择的药物比较少,也不容易承受药物副作用。??就算暂时治好了,复发的概率也比成人高。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查Hp菌,就和查微量元素、查骨密度一样,真的没啥必要,查了反而让孩子多遭罪、大人白担心。

当然了,也有些例外情况,还是要考虑去做检查的:

?胃痛、不舒服,经常有反酸呕吐、胀气打嗝等症状;

?原因不明、总治不好的缺铁性贫血;

?孩子的父母、兄弟姐妹得过胃癌。

家里有人感染了

其他大人要查吗?

建议及时检查和治疗。

Hp菌很容易在家庭内部传染,所以,如果家里有一个人查出阳性,其他的大人最好也去做检查。

查出阳性的,建议及时治疗,而且要治就一起治(除非有特殊原因不适合治疗,比如老人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需要医生来判断)。因为:

??如果查出来不治,不光对自己是个隐患;对没有感染的家人来说,也等于有个传染源一直待在身边。??如果一个人治,其他人不治,那么治的那个人,就算暂时治好了,也容易被重新传染。

而且,大人治疗起来也相对简单,不像孩子有那么多顾忌。

现在针对Hp菌感染,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疗法,一般只要吃10~14天的药,根治率能达到90%以上。

这里必须提醒大家,不要去相信一些“大蒜杀菌”、“白酒杀菌”之类的偏方。

某些所谓能消灭Hp菌的牙膏,央视都已经辟谣过,属于“智商税”。

胃才是Hp菌的大本营。在口腔内,它只能短暂存在,很难长期存活。

除此之外,一些号称能预防或者治疗Hp菌感染的益生菌产品,目前也缺乏科学依据,大家可不要被骗,白花冤枉钱!

要想远离Hp菌,最靠谱的方法,还是从家庭内部、从自身做起。

尤其对于孩子来说,预防才是最关键的。

注意这2点

幽门螺杆菌远离娃

娃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一些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的。

想保护娃,至少要做到下面2点:

?不要用嘴吹凉娃的饭

?全家人分餐,餐具不混用

说起来简单,真要实行起来,阻力还真不小。

??一是技术问题。想把吃的自然晾凉,太慢了;饭菜一人单独做一份,根本不现实;筷子都长得一样不好分;洗的时候还是在一起,感觉没意义......??二是人的问题。尤其是老人,一辈子的习惯,一下子要改掉不容易,很多时候固执,觉得年轻人“矫情”;而且也难免会敏感、担心儿女是不是嫌弃自己。

别放弃!这些都有办法。

先说技术问题。比如娃的饭,可以用这种手持小风扇扇凉,方便得很??

△糕妈喂发糕的时候,也是用小风扇吹凉

没法像外国人那样一人一份餐,那就多买几个公筷、分餐勺??

△糕妈家的饭桌,几个大分餐勺特别醒目

个人筷子不好分,那就换一套颜色不一样的,每人认领一种??

如果这样,你还是觉得有点别扭,还有一个更实用的办法。

噔噔噔——餐盘。

把小朋友要吃的饭,提前盛出来,放在餐盘里。既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还能把娃的饭量、营养搭配,看得一清二楚。

你们也知道的,饭桌上大人边吃边聊,很容易忽视娃都吃了点啥。

最后,担心餐具一起洗不卫生的话,用洗碗机高温烘干、放进消毒柜消毒,都是可以的。

这些技术上的事都好解决,最难的,可能还是过老人这一关。

糕妈也是坚持了好一阵子,家里爷爷奶奶才接受分餐制。

这个时候,除了坚持,我们更要多一点耐心。

像我们编辑部的咸妈,是这么跟公婆说的:

“爸妈,一家人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就是您二老和小孩。

分筷子、分碗,哪里是嫌弃您,分明是我和孩子爸整天在外面混餐,反而怕把病菌过给您!”

方姐刚在家推行公筷制度时,孩子姥姥也特别委屈,她就自己每月定时换一次筷子:

“为了躲病菌,我连自己都嫌弃!”

总之,儿女的体贴,再加上心疼孩子,多数老人最终还是能听进去的。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老人“执迷不悟”。这种情况下,就像有位妈妈留言说的那样,该坚持还得坚持??

坚持看到这里的妈妈,把文章转给家里有娃的朋友吧。

从现在开始注意卫生,以后感染这个细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咱们的娃也会更安全~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9(5):-.

2.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5(5):‐.

3.ESPGHAN/NASPGHAN指南: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3(7):-.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36(6):-.

6.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等.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年)[J].中华消化杂志,,41(4):-.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by/824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