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化性溃疡(内科) 1.病因: 胃酸和胃蛋白酶(PH)、幽门螺杆菌感染(HP)、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等)、遗传易感性、胃排空障碍、其他。 2.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抑酸剂可缓解疼痛。 (2)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穿孔、梗阻、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胃溃疡癌变率在1%左右,癌变常发生在溃疡边缘)。 (3)检查: ①胃镜+活检: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 ②钡餐检查:龛影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 ③幽门螺杆菌检查:包括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培养)+非侵入性(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侵入性检查首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为HP根治治疗后复查首选。 ④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 ⑤粪便隐血。 3.治疗: (1)一般治疗 (2)根除幽门螺杆菌: (3)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抗溃疡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PPI常规剂量,qd,总疗程2~4周,或H2RA常规剂量,疗程4~6周; 胃溃疡:PPI常规剂量,qd,总疗程4~6周,或H2RA常规剂量,疗程6~8周。 (4)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复查胃镜:根除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且在检查前应停用PPI或铋剂2周。 (5)抑酸药物:抗胆碱药(淘汰)、胃泌素受体拮抗剂(淘汰)、H2RA、PPI(作用最强、最持久)。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类药(用于NSAIDS溃疡的预防,可收缩子宫,孕妇忌用)。 4.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比较 5.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复合溃疡:胃与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男性多见,幽门梗阻发生率高; 幽门管溃疡:高泌酸、疼痛节律不明显、易出血、梗阻、穿孔、抗酸剂无效、需手术治疗; 球后溃疡: 巨大溃疡:直径>2cm,常有NSAIDS服用史,多见于老年人,常位于后壁,易穿孔; 老年人溃疡:胃溃疡多见,多位于胃体上部,巨大溃疡多见,易误诊为胃癌; 儿童期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15%消化性溃疡无症状,以消化道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 胃泌素瘤:肿瘤小,生长缓慢,半数为恶性,基础胃酸分泌过度,常伴腹泻,常规治疗无效。溃疡位置不典型,易出血、穿孔、梗阻、复发。 6.历年真题 男,53岁。上腹胀痛10余年,多于饭后约30分钟加重。半年来上腹痛加重,伴反酸,间断呕吐胃内容物。吸烟15年,饮白酒10年,每日约半斤,患者的病变最可能位于: A十二指肠球部 B胃窦 C胃体 D贲门 E胃底 答案:B 五、消化性溃疡(外科) 1.胃的解剖与生理 (1)胃前静脉(7版外科学为幽门前静脉)是手术中区分胃幽门与十二指肠的标志。 (2)胃的韧带 (3)胃的血管和淋巴引流 (4)胃的神经:交感神经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副交感神经增强胃的运动和分泌。 (5)胃底(幽门胃底区U区Upper):主细胞、壁细胞、黏液细胞、嗜银细胞; 胃体(胃体区M区Middle):主细胞、壁细胞、黏液细胞; 胃窦(胃窦幽门区L区Lower):G细胞、黏液细胞。 (6)胃的运动与分泌(基础分泌和餐后分泌;脑相、胃相、肠相)。 2.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是十二指肠与空肠分界标志。 3.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治疗 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 (1)BillrothI式和II式的比较 (2)迷走神经切断术(8版外科学已删除该知识点)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TV):因严重并发症而弃用。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SV):复发率高(0~15%),丧失了幽门括约肌功能,易导致胃潴留,加成形术后有胃切除术的并发症。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保留支配胃窦部和远端肠道的迷走神经(鸦爪支)。复发率更高(5%~30%,平均10%~17%),对胃溃疡疗效不如胃大部切除。 (3)胃潴留的解决:幽门成形、胃空肠吻合、胃窦切除等胃引流手术,以解决胃潴留。 ========丁香园执考助手======== =====ou=====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