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是

A.术后胃瘫

B.营养性并发症

C.早期倾倒综合征

D.残胃癌

E.碱性反流性胃炎

A

(1)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

①后胃出血

②术后胃瘫

③术后胃肠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瘘:

④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表现酷似溃疡穿孔,需立即手术治疗。

⑤术后梗阻

(2)胃大部切除术后晚期并发症

①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导致胃内容物排空过快,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早期倾倒综合征:是由于高渗性食物过快进入空肠,将大量细胞外液吸入到肠腔,使循环血容量骤减所致,表现为进食后半小时出现心悸、恶心、呕吐、乏力、出汗、腹泻等。晚期倾倒综合征:是由于食物过快进入空肠,血糖一时性增高,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所致,又称为低血糖综合征,多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2年以上治疗仍未改善症状,应手术治疗。

②碱性反流性胃炎

③溃疡复发

④营养性并发症

⑤残胃癌

本题易错选为早期倾倒综合征,早期倾倒综合征的“早期”指的是餐后早期发生的病理情况,属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晚期并发症。

12.下列疾病中最少发生急性肝衰竭的是

A.药物性肝病

B.慢性乙型肝炎

C.右半肝切除术后

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E.四氯化碳中毒

D

急性肝衰竭多是由药物、肝毒性物质、病毒、酒精等因素诱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人肝功能急剧恶化,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其引起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最为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休克或低血压引起的缺血性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性肝癌,很少引起急性肝衰竭。

13.胃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

B.小细胞癌

C.未分化癌

D.印戒细胞

E.腺癌

E

胃癌组织病理学分类:普通型可分为:①管状腺癌;②黏液腺癌;③乳头状癌;④低分化腺癌;⑤印戒细胞癌。特殊型可分为:①腺鳞癌;②鳞状细胞癌;③类癌;④未分化癌。

其中普通型为常见的类型,即腺癌。

14.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决定性原因是

A.中心静脉压增高

B.门静脉高压

C.醛固酮分泌增高

D.抗利尿激素增加

E.肝内淋巴液容量增加和淋巴回流不畅

B

肝硬化腹水形成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因素,主要有:

(1)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压增高时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促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腹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2)有效血容量不足如前述,肝硬化时机体呈高心输出量、低外周阻力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此时内脏动脉扩张,大量血液滞留于扩张的血管内,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腹水形成后进一步加重),从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

(3)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在腹腔可形成腹水。

(4)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作用减弱。

(5)肝淋巴量超过了淋巴循环引流的能力。

15.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腹泻

B.呕吐

C.停止排便排气

D.黄疸

E.上腹部疼痛

E

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种类型

腹痛: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刀割样痛、钝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重。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轻症腹痛3~5天即缓解。重症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持续较长,因为渗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少数年老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轻微腹痛。

颐恒老师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giw.com/kjscyy/821729.html

------分隔线----------------------------